屡登横舟欲赋不成阻风汉口乃追作寄赵富文杨齐伯

已过汉阳岸,却望横舟山。

秀色挹不尽,西风将梦还。

我昔登横舟,最爱汉阳树。

横舟今不见,树色只如故。

公舟在青冥,我舟一浮萍。

阑干试拍手,我亦同举酒。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张孝祥所作的《屡登横舟欲赋不成阻风汉口乃追作寄赵富文杨齐伯》。诗中描绘了诗人多次登上横舟,欲赋诗而未能,最终因被风阻于汉口,于是追忆往昔,寄情于诗中。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怀念,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已过汉阳岸,却望横舟山”描绘了诗人从汉阳岸边远眺横山的情景,表达了对山水美景的向往和留恋。接着,“秀色挹不尽,西风将梦还”一句,通过“秀色”、“挹”、“西风”、“梦”等词语,生动地展现了山水之美以及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仿佛那秀美的景色不仅令人赏心悦目,更触动了诗人的思绪,使他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

接下来的“我昔登横舟,最爱汉阳树。横舟今不见,树色只如故”几句,诗人回忆起过去登横舟时对汉阳树的喜爱之情,而现在横舟已不在,只有树色依旧,表达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这种对比手法,使得情感更加深沉,引人共鸣。

最后,“公舟在青冥,我舟一浮萍。阑干试拍手,我亦同举酒”几句,诗人以自己的舟与公舟相对比,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如同浮萍般孤独无依的状态,同时通过“拍手”、“举酒”的动作,展现了诗人试图通过饮酒来排解心中的孤独与忧愁。这一场景既富有画面感,又蕴含着深刻的情感,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639)

张孝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 字:安国
  • 号:于湖居士
  • 籍贯:简州(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32年-1169年

相关古诗词

栖真寄南康钱守

忆昔姑苏台,实与君子别。

一别已六年,音书间何阔。

我行半天下,尘土污须发。

君亦抱艰棘,衣袂洒清血。

今日复何日,相望一山隔。

我领通玄府,乃在庐山北。

君宦山之南,兵卫森画戟。

无由接杯酒,但可共明月。

作诗付邮筒,聊复寄消息。

形式: 古风

黄子馀自海昏见予于九江欲行为赋此诗

昔我初识君,乃在浔阳城。

却数已十年,此地还见君。

积雨楚水高,落日淮山明。

我病不举酒,何以娱佳宾。

我行不可留,明复与君别。

悠悠千里情,还当付明月。

形式: 古风

劝范东叔饮

今代太史公,四海范氏门。

斯文十世泽,斑斑被诸孙。

我识叔西父,白玉比粹温。

今来见令弟,俊气百马奔。

一第溷子耳,勿愧而家尊。

临分无多言,更酌老瓦盆。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留题彭泽故县修真观

五月问修途,今日一百里。

莫投彭泽县,愧此邑中士。

古观官道傍,借榻暂少憩。

折腰向道士,乞我五斗米。

聊为奴仆饭,明日更早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