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松下老人歌

朝来写素绢,夭矫为长松。

须臾变精思,松下貌一翁。

形如列仙双玉瞳,常随野鹿披蒙茸。

此翁腹中何所储,曾读黄虞千卷书。

一乘轩车意不乐,荷衣早拂身岩居。

此翁室中何所有,三尺囊琴一斗酒。

倚醉高歌三径纡,风流岂落柴桑后。

我欲招之翁不言,松阴槁坐静于禅。

不觉对此意转澹,掷笔牖下风泠然。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问的《画松下老人歌》描绘了一位在画中的松下老者形象。首句“朝来写素绢,夭矫为长松”展现了画家清晨创作的情景,将白绢化作挺拔的松树。接下来的诗句通过“须臾变精思,松下貌一翁”表现出画中老者的形象瞬间跃然纸上,仿佛有了生命。

“形如列仙双玉瞳,常随野鹿披蒙茸”进一步描绘了老者的仙风道骨,眼神如玉,身披鹿皮,显得超凡脱俗。老者的内在修养被赋予深厚的文化底蕴,“曾读黄虞千卷书”,暗示他饱读诗书,学识渊博。

“一乘轩车意不乐,荷衣早拂身岩居”揭示了老者对世俗生活的淡泊,尽管拥有显赫的地位,却选择隐居山岩,穿着简朴的荷衣。他的室内仅有“三尺囊琴一斗酒”,生活简单却充满诗意。

“倚醉高歌三径纡,风流岂落柴桑后”表达了老者的洒脱与风雅,即使醉酒也能高歌,其风流倜傥不在陶渊明之下。然而,诗人试图接近这位老者,却发现他“松阴槁坐静于禅”,沉浸在自己的冥想中,不愿被打扰。

最后,诗人“掷笔牖下风泠然”,感叹自己面对老者的超然心境,内心也变得淡然,留下的是对老者和画作的深深敬仰。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超脱尘世的隐逸老者,充满了对隐士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收录诗词(92)

王问(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书似楼卷呈古冲太宰

君不见沧海沤,聚珠如山瞥眼收。

又不见青山云,长空去住徒氤氲。

人生如寄亦何有,世上荣华只翻手。

五陵原上秋田儿,昔日华驹金作羁。

秋风萧萧吹白草,空留径路令人悲。

咸阳宫殿亦消歇,麟阁云台总骚屑。

世上认假皆成真,鹿梦还从梦中说。

君家茅屋山之幽,仿佛天边十二楼。

溪风徐来帘上钩,落叶满山松竹秋。

何时与君携手登上头,当窗浩歌消百忧。

胡为劳形死不休,醉看蜃海成山丘。

形式: 古风

筑城谣常熟县作

筑城入荒草,白沙无烟莽浩浩。

筑城上高山,崩崖错崿青冥间。

我生不辰可奈何,昔日防胡今备倭。

冯冯一杵复一杵,丁夫如云汗如雨。

星火出门露黑归,野田苗稀黄雀飞。

今年县官复征税,城下相逢只垂泪。

形式: 古风

海鹘行赠陈少岳兵宪

九月十月天有风,江门万里吹云空。

霜寒草枯野火灭,雉兔飞穴原田中。

韝上苍鹰卸绦縼,目睛滚粟势力雄。

横霄瞥电翻曙色,下捎平冈吻血红。

君不见汾阳令公今在朝,两河兵甲不敢骄。

又不见白衣将军世莫比,才脱兜鍪虏夜徙。

何况区区东峤夷,朝食即为齑粉期。

仍将大勇存恩信,载戢干戈包虎皮。

形式: 古风

官军来

白鹤铺前沙日黄,湖渚草长倭走藏。

柘林旧贼骄不去,新舶正发南风狂。

宝带桥西蛟起舞,白石山边逐虓虎。

湖南六郡多旌旗,贼势西来疾风雨。

城头戍鼓声如雷,十城九城门不开。

刲羊宰牛具宿酒,日夜只望官军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