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挽词《丧表姑挽词(其一)》由宋代诗人沈辽所作,情感深沉,哀婉动人。
首句“不尽华发养,奄闻朝露伤”,以“华发”象征逝者年老,暗示生命的尽头;“朝露”比喻短暂的生命,暗含对逝者的惋惜与哀悼之情。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逝者一生辛劳养育的感激和对其突然离世的悲痛。
接下来的“人虽恨长夜,生已在西方”,运用了“长夜”这一意象,象征逝者已进入永恒的安息,而“西方”则常被视作灵魂归宿之地,暗示逝者已前往另一个世界。这两句表达了生者对逝者离去的不舍与无奈,同时也寄托了对逝者最终得到安宁的希望。
“灵輤过空坂,罗繻空北堂”描绘了送葬的场景,灵柩经过空旷的山坡,北堂则指逝者生前居住的地方,如今空无一人。这两句通过视觉与空间的对比,强化了生死别离的凄凉感。
最后,“欲知箫史处,松柏正凌霜”将目光转向逝者安息之所,想象中那里有箫史(古代传说中的音乐家)的陪伴,松柏在严冬中依然挺立,象征着逝者灵魂的坚韧与不朽。这两句既是对逝者精神世界的美好祝愿,也是对生命坚韧不屈精神的颂扬。
整体而言,这首挽词通过对逝者生平、离世、安息的描绘,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展现了深沉的情感与哲理,是悼念逝者、缅怀先人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