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南野亭

门外烟尘接帝扃,坐中春色自幽亭。

云横北极知天近,日转东华觉地灵。

前涧鱼游留客钓,上林莺啭把杯听。

莫嗟韦曲花无赖,留擅终南雨后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鉴赏

此诗《题南野亭》由元代诗人虞集所作,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生机的田园风光图景。

首联“门外烟尘接帝扃,坐中春色自幽亭。”开篇即以对比手法,门外是尘世的喧嚣与繁忙,而亭中则是春意盎然、宁静致远的景象。这里的“帝扃”借指皇宫,与“门外”的尘世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南野亭的隐逸之气。

颔联“云横北极知天近,日转东华觉地灵。”进一步展开画面,通过云横北极和日转东华的自然现象,表达了对天地之美的赞叹。北极星的出现让人感到与天更近,太阳在东方升起则让人觉得大地充满灵气。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蕴含着对宇宙奥秘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颈联“前涧鱼游留客钓,上林莺啭把杯听。”将画面转向具体的生活场景。前涧中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动,吸引着客人前来垂钓;上林中黄莺的鸣叫声悦耳动听,引人驻足倾听。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南野亭周边环境的和谐与生机,以及人们在此享受自然之乐的情景。

尾联“莫嗟韦曲花无赖,留擅终南雨后青。”以韦曲的花无赖为反衬,强调了南野亭所在终南山雨后青翠的美景。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韦曲的花无赖来突出南野亭环境的独特与珍贵。同时,“莫嗟”二字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珍惜之情,希望人们不要因韦曲的花而忽视了南野亭的美丽。

整首诗通过对南野亭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473)

虞集(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 字:伯生
  • 号:道园
  • 生卒年:1272~1348

相关古诗词

次韵伯庸尚书春暮游七祖真人庵兼简吴宗师二首(其一)

石渠承雨作流泉,中有参差荇菜牵。

花近飞觞鱼骇逝,柳低步障燕随穿。

红尘朝路常参吏,清昼斋居几劫仙。

但乞会稽寻贺监,酒船一棹水中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韵伯庸尚书春暮游七祖真人庵兼简吴宗师二首(其二)

一住京华三十年,春花秋月谩相牵。

高情总付珠帘卷,危坐空馀木榻穿。

水曲停骖新禊事,墙阴题字昔游仙。

动成陈迹多惆怅,安得长生老后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触石坠马卧病蒙恩予告先至上京寄溉之学士敬仲参书二首(其一)

翠幄临都尚驻郊,言瞻龙漠度前茅。

雨馀草气千原合,日下云章五色交。

给札修辞持玉笔,赐羹充腹出珍庖。

白头感遇知何补,阿阁清严栖凤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肴]韵

触石坠马卧病蒙恩予告先至上京寄溉之学士敬仲参书二首(其二)

趋召颠隮叹目昏,旋闻予告荷深恩。

药颁西域千金剂,酒赐初筵九酝尊。

默忆旧书忘昼永,行吟冷署觉春温。

摩挲素壁光于雪,思得参书写树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