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南十咏(其七)陈将军庙

曾凭水栅誓长江,报国全躯事不双。

力屈已嗟关羽死,势孤犹笑李陵降。

宿坟古剑龙腥匣,环壁灵旗兽缠扛。

神理高高人意近,楮钱祈福暗尘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翻译

曾经在江边的栅栏前立誓,为国家奉献全部身心不留遗憾。
尽管力量衰竭,仍哀叹关羽之死;即使形势孤立,仍嘲笑李陵投降的行为。
古老的墓穴中,一把沾染龙血的宝剑沉睡在锈蚀的剑鞘里,环绕墙壁的灵旗上,野兽图案缠绕着。
神明的意志高远,人心却贴近凡俗,人们在纸钱上祈祷,希望得到福祉,这些纸钱在暗淡的尘埃中飘摇。

注释

水栅:江边的栅栏,可能象征誓言之地。
报国:为国家服务或奉献。
关羽: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忠诚勇猛的象征。
李陵:西汉将领,因战败投降匈奴而被后世批评。
古剑:历史悠久的宝剑。
龙腥:形容剑的锋利或剑身上的神秘气息。
环壁灵旗:环绕墙壁的宗教或仪式用旗。
楮钱:古代用楮树皮制成的纸币,用于祭祀。
暗尘窗:暗淡的窗户,可能指室内或回忆中的场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蔡襄所作的《漳南十咏》中的第七首,题为《陈将军庙》。诗人以陈将军的事迹为背景,表达了对忠勇精神的敬仰和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

首句“曾凭水栅誓长江”,描绘了陈将军在江边立下誓言,决心以水栅为据,对抗敌人的场景,展现了他坚定的斗志和豪情。接着,“报国全躯事不双”强调了他为国家付出生命的决心,视死如归。

“力屈已嗟关羽死,势孤犹笑李陵降”两句,通过对比关羽的英勇战死和李陵的投降,赞美了陈将军即使面临困境也不屈服的高尚节操。这里以关羽的忠诚与李陵的妥协形成鲜明对照,凸显陈将军的英雄形象。

“宿坟古剑龙腥匣,环壁灵旗兽缠扛”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庙宇中的祭器和装饰,暗示了陈将军的英魂永存,他的精神被后人尊崇。

最后,“神理高高人意近,楮钱祈福暗尘窗”表达了人们对陈将军的敬仰之情,人们在暗淡的窗户前烧纸钱,祈求他的保佑,体现了人们对英雄的深深怀念和敬畏。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陈将军事迹的描绘,赞扬了他的忠勇和坚韧,同时也流露出人们对英雄的景仰和对历史的思考。

收录诗词(420)

蔡襄(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任福建路转运使时,倡植福州至漳州700里驿道松;在建州时,主持制作武夷茶精品“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所著《荔枝谱》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工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

  • 字:君谟
  • 籍贯: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
  • 生卒年: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

相关古诗词

漳南十咏(其三)南溪

近郭溪光绿好裁,雨晴波底敞栖台。

荫堤佳树千围合,掠水轻舟一箭开。

惊钓寒鱼拖糁去,忘机閒鸟信潮回。

官馀拟欲祛尘意,书遍平沙我独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漳南十咏(其二)城东水阁

亭上芳樽惜别人,亭前斜日欲归轮。

伤心定是丹枫树,拂面空来紫陌尘。

岁月暗惊山色古,愁情长与草芽新。

何时此地回飞盖,寂寞栏干又一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漳南十咏(其六)圆山庙

风雅遗芬岳有神,此山灵祀越千春。

彩毫佳句言犹在,翠剡新词意未真。

绝顶黑林长带雨,曲崖飞磴不留尘。

瘴云收尽秋田熟,跋境肴浆再拜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漳南十咏(其四)满月池亭

有客高怀脱世尘,碧湾晴槛乐游频。

无心自合波中月,照影谁分鉴内人。

莎砌乱蛙争噪雨,杏梁双燕欲留春。

长年老厌趋豪末,来揖孤云作上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