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养翮非无待,迁乔信自卑。
影高迟日度,声远好风随。
云拂千寻直,花催百啭奇。
惊人时向晚,求友听应知。
委质经三岁,先鸣在一枝。
上林如可托,弱羽愿差池。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高洁生活状态的向往。诗中通过对鸟儿翱翔于高空、悠然鸣叫的情境进行细腻刻画,以此寄寓心志。
“养翮非无待,迁乔信自卑。”开篇即点明主题,鸟儿之所以能够在高枝上自由飞翔,是因为它们有着坚定的信念和自知之明,不会盲目地追随他物。
“影高迟日度,声远好风随。”诗人通过对光影和声音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鸟儿在空中的活泼与自由,它们的身影似乎拉长了时间的流逝,而它们清脆的声音也伴随着风,传递得遥远。
“云拂千寻直,花催百啭奇。”这里描写的是高空中云朵轻拂,鸟儿穿梭其间,而地面上的花开得如此繁盛,以至于催促了鸟儿频繁的鸣叫,显得格外灵动。
“惊人时向晚,求友听应知。”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期待,希望自己的声音能够惊醒那些尚未觉醒的人们,而寻找志同道合之士共鸣呼应。
“委质经三岁,先鸣在一枝。”此句通过鸟儿的形象强调了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重要性。即便是在弱小的年纪,也要勇敢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同伴中独树一帜。
“上林如可托,弱羽愿差池。”结尾处,诗人表达了希望自己能够像这些鸟儿一样,有着坚强的意志和高洁的追求,即使羽翼尚弱,也愿意在更高的境界中寻找栖息之地。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悠长,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自由生存状态的赞美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向往。
不详
当门三四峰,高兴几人同。
寻鹤新泉外,留僧古木中。
蝉鸣槐叶雨,鱼散芰荷风。
多喜陪幽赏,清吟绕石丛。
后房寒竹连,白昼坐冥然。
片衲何山至,空堂几夜禅。
叶侵经上字,冰结砚中泉。
雪夕谁同话,悬灯古像前。
孤吟疏雨绝,荒馆乱峰前。
晓鹭栖危石,秋萍满败船。
溜从华顶落,树与赤城连。
已有求闲意,相期在暮年。
云水生寒色,高亭发远心。
雁来疏角韵,槐落减秋阴。
隔石尝茶坐,当山抱瑟吟。
谁知潇洒意,不似有朝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