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衣曲

博山炯炯吐香雾,红烛引至更衣处。

夜如何其夜漫漫,邻鸡未鸣寒雁度。

庭前雪压松桂丛,廊下点点悬纱笼。

满堂醉客争笑语,嘈囋琵琶青幕中。

形式: 古风

翻译

博山炉燃烧着,散发出浓郁的香气,红烛照亮了前往更衣室的路。
夜晚漫长而寂静,邻家的鸡还未啼叫,只有寒雁飞过天际。
庭院前积雪压在松桂丛中,走廊下挂着点点纱灯。
满屋的醉客欢声笑语不断,琵琶声嘈杂地在青色帷幕后响起。

注释

博山:指古代的一种香炉。
炯炯:形容火焰明亮。
香雾:焚烧香料产生的烟雾。
更衣处:更换衣物的地方,可能指卧室或更衣室。
如何:询问夜的状况。
漫漫:形容夜长无尽。
邻鸡:邻居的鸡。
寒雁:秋冬季节南飞的大雁。
庭前:庭院前面。
雪压:被雪覆盖。
松桂丛:松树和桂树丛。
纱笼:悬挂的纱灯。
醉客:喝醉的客人。
争笑语:争相说笑。
嘈囋:声音嘈杂。
琵琶:一种弦乐器。
青幕中:在青色帷幕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宴会的热烈气氛,通过对景物和氛围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享受与赞美。博山炯炯吐香雾,是对美酒的形容,其香气浓郁四溢,如同山中清泉涌出。红烛引至更衣处,则是宴会中的灯光照亮了更衣之所,暗示着宴会的继续和愉悦的氛围。

夜如何其夜漫漫,是对深夜时分的感慨,夜色浓重而时间似乎过得很慢。邻鸡未鸣寒雁度,则是描绘了清晨前的宁静,虽然天还未亮,但已经有寒冷的大雁飞越。

庭前雪压松桂丛,廊下点点悬纱笼,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写。雪花覆盖在庭院中的松树和桂树上,而走廊下的灯笼则因为积雪而显得格外诱人。

满堂醉客争笑语,嘈囋琵琶青幕中,则是宴会内部的热闹场景。宾客们在酒精的作用下欢声笑语,而琵琶的声音穿插其中,让整个宴会显得更加热烈和欢快。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宴会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中的美好时刻的享受与赞美,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在唐代文化背景下的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810)

刘禹锡(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字:梦得
  • 籍贯: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
  • 生卒年:772-842

相关古诗词

步出武陵东亭临江寓望

鹰至感风候,霜馀变林麓。

孤帆带日来,寒江转沙曲。

戍摇旗影动,津晚橹声促。

月上彩霞收,渔歌远相续。

形式: 古风

连州腊日观莫徭腊西山

海天杀气薄,蛮军步伍嚣。

林红叶尽变,原黑草初烧。

围合繁钲息,禽兴大旆摇。

张罗依道口,嗾犬上山腰。

猜鹰虑奋迅,惊鹿时局跳。

瘴云四面起,腊雪半空消。

箭头馀鹄血,鞍傍见雉翘。

日暮还城邑,金笳发丽谯。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卧病闻常山旋师策勋宥过王泽大洽因寄李六侍郎

寂寂重寂寂,病夫卧秋斋。

夜蛩思幽壁,槁叶鸣空阶。

南国异气候,火旻尚昏霾。

瘴烟跕飞羽,沴气伤百骸。

昨闻凯歌旋,饮至酒如淮。

无战陋丹水,垂仁轻槁街。

清庙既策勋,圆丘俟燔柴。

车书一以混,幽远靡不怀。

逐客憔悴久,故乡云雨乖。

禽鱼各有化,予欲问齐谐。

形式: 古风 押[佳]韵

和牛相公溪醉歌见寄

脱屣将相守冲谦,唯于山水独不廉。

枕伊背洛得胜地,鸣皋少室来轩檐。

相形面势默指画,言下变化随顾瞻。

清池曲榭人所致,野趣幽芳天与添。

有时转入潭岛间,珍木如幄藤为帘。

忽然便有江湖思,沙砾平浅草纤纤。

怪石钓出太湖底,珠树移自天台尖。

崇兰迎风绿泛艳,坼莲含露红?襜。

脩廊架空远岫入,弱柳覆槛流波沾。

渚蒲抽芽剑脊动,岸荻迸笋锥头铦。

携觞命侣极永日,此会虽数心无厌。

人皆置庄身不到,富贵难与逍遥兼。

唯公出处得自在,决就放旷辞炎炎。

座宾尽欢恣谈谑,愧我掉头还奋髯。

能令商于多病客,亦觉自适非沈潜。

形式: 古风 押[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