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卷祠

子长爱奇故不收,况乃著论非许由。

先生踪迹重埋没,引舜作證应点头。

天下大器尚不欲,万古虚名岂愿留?

江北漫空山不静,说著高风簪可投。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司马迁因独特见解而不被接纳,更何况他撰写论文并非效仿许由。
先生的足迹深深埋藏,如果以舜为例,他可能会赞同点头。
他不贪求世间大位,更不愿追求永恒的虚名。
江北大地上群山寂静,提起高尚的风范,就像把玉簪投入其中。

注释

奇故:独特见解。
许由:古代隐士,以清高著称。
踪迹:行踪,事迹。
埋没:隐藏,不为人知。
尚:还,仍然。
万古:永远,长久。
江北:长江以北地区。
高风:高尚的品格,美德。
簪:古人束发的簪子,象征品德。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薛巽的作品,名为《善卷祠》。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思想情感和他对历史人物的态度。

"子长爱奇故不收,况乃著论非许由。"

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史书中的奇闻异事并不追捧,只是淡淡地记载,不去深究其真伪。这反映出诗人对待历史的态度,他更注重于历史事件的本质而不是流于表面的奇异之处。

"先生踪迹重埋没,引舜作證应点头。"

这一句中,“先生”可能指的是古代圣贤或有道之士,而“踪迹重埋没”则是说这些人的行迹和思想已经随时间的流逝而被尘封。“引舜作证”可能是在引用古圣先贤的言论来证明某种观点,而“应点头”则表明诗人对于这种方式的认可和赞同。

"天下大器尚不欲,万古虚名岂愿留?"

这里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认为那些被世人视为珍贵的大器(可能指的是权力、地位等)并不值得追求,而“万古虚名”则是对那些流传千古的名声持怀疑态度,认为这些并非真正有价值。

"江北漫空山不静,说著高风簪可投。"

这一句描绘了一种自然景象,“江北漫空山不静”可能是在形容一种动荡不安的自然状态,而“说著高风簪可投”则是诗人对于这种境界的赞美,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寻找到高洁的灵感或精神寄托。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真理的思想情操。

收录诗词(1)

薛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望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大理司直薛仲卿之子。宪宗元和初,为河北行营粮料使于皋谟判官。贬官连州。量移朗州员外司户。与柳宗元为友。事迹散见《旧唐书·崔元略传》、《柳河东集》卷一三与卷二三。同治《武陵县志》卷四八存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 生卒年:811

相关古诗词

赋荆门

黄鸟翻红树,青牛卧绿苔。

渚宫歌舞地,轻雾锁楼台。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灰]韵

奉和进船洛水应制

禁园纡睿览,仙棹叶宸游。

洛北风花树,江南彩画舟。

荣生兰蕙草,春入凤皇楼。

兴尽离宫暮,烟光起夕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和绵州于中丞登越王楼作

左绵江上楼,五马此销愁。

暑退千山雪,风来万木秋。

邅回犹刺郡,系滞似维舟。

即有徵黄日,名川莫厌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化云心兮思淑贞,洞寂灭兮不见人。

瑶草芳兮思芬蒀,将奈何兮青春。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