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诗人杨圻所作,名为《惆怅词八首选六》的第六首。诗中,诗人将白居易(微之)和杜牧(牧之)两位唐代文人并提,暗示他们都有写悼亡词和艳情诗的才情。诗人感慨他们的才华并未完全用于表达人生的深沉哀愁,而是部分地流于描写妓女生活,如“悼亡词赋狭邪诗”。
接着,诗人指出白居易和杜牧虽然有过对美好青春的怀念("锦瑟华年恨"),但这些情感也融入了他们放浪形骸、沉迷于青楼的生活。他们或许曾深情款待过歌妓小玉,但对如西施般的绝色佳人却杳无音信。
最后两句,诗人以蚕丝为喻,表达对二人命运的惋惜。他们虽然满腹愁绪,却如同蚕儿吐丝,最终只能化为一缕细丝,寓意他们的才华和情感被困在狭窄的人生境遇中,无法解脱。整体上,这首诗是对两位诗人生活态度和创作选择的深刻反思,寓含着对传统士大夫价值观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