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身名长似梦,家计尽萧然。
旅宦游梁苑,归心满渭川。
郊原秋变色,桑柘晚生烟。
愿得长闲去,何妨老一廛。
这首诗是宋代寇准所作的《辇下书怀》,诗人以个人的漂泊生涯和对家乡的思念为背景,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首句“身名长似梦”形象地揭示了人生的虚无感,暗示了仕途的不稳定性;“家计尽萧然”则描绘了家庭经济的困顿,流露出对家境的忧虑。
“旅宦游梁苑”写出了诗人在外做官,远游他乡的情景,梁苑代指繁华之地,但诗人的心却不在其中,而是“归心满渭川”,表达了他对故乡渭河平原深深的思乡之情。接下来,“郊原秋变色,桑柘晚生烟”两句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变化和傍晚炊烟袅袅,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对宁静田园生活的渴望。
最后两句“愿得长闲去,何妨老一廛”直接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长久的闲暇时光,甘愿在家乡的小屋中度过晚年,流露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浮华的厌倦。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展现了寇准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不详
汉族。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1023)九月,又贬衡州司马,是时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独向东门凝目望,园林无处不啼莺。
乡心已似杨花乱,归路那堪野草生。
紫陌尽应趋胜地,红尘谁肯受闲名。
年来却羡沧江叟,长在湖山听浪声。
春风千里动,榆塞雪方休。
晚角数声起,交河冰未流。
征人临迥碛,归雁别沧洲。
我欲思投笔,期封定远侯。
西风伤远别,前计竞成非。
芳草此时暮,故山何日归。
禅应同雅道,贫合长天机。
翻忆云溪伴,无憀对落晖。
孤吟绕桐砌,时节又西风。
怅望新秋在,欢娱往事空。
柳条微减翠,蓼穗已飘红。
正是多伤感,仍将别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