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四海交亲,别离尽多,会合最难。

见西溪老子,情怀乐易,柳溪公子,风度高闲。

铁石心肠,风霜面目,更著中朝霍与韩。

知音者,有颐轩待御,收拾清欢。不才自顾何颜。

也置在诸公酬酢间。

似蒹葭倚依,琼林玉树,萧蒿隐映,春蕙秋兰。

南北乌台,当时年少,双鬓而今半欲斑。

明朝去,向德星多处,遥望钟山。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翻译

天下亲友众多,离别频繁,重逢最为不易。
遇见西溪的老者,他的心境平和愉快;柳溪的公子,举止优雅闲适。
即使心如铁石,面容经受风霜,中朝的霍与韩两位人物更是如此。
真正懂得欣赏的人,在颐轩等待,享受清静的欢乐。我自感无能,有何颜面参与其中。
我也要在各位的应酬之中占有一席之地。
如同芦苇依偎,美玉般的树林,萧瑟的草木掩映,春天的蕙草秋天的兰花。
回忆起往昔,当年的少年,如今两鬓已斑白大半。
明日离去,向着德星众多的地方,远远眺望钟山。

注释

四海:天下。
交亲:交往亲近的人。
别离:离别。
会合:重逢。
西溪:地名,可能指人。
情怀:心情,情感。
乐易:快乐平易。
风度:举止,风采。
铁石心肠:形容人非常坚定或冷酷。
中朝:朝廷中的核心人物。
霍与韩:可能是历史上的名人。
颐轩:可能指宫殿或居所。
酬酢:应酬交际。
蒹葭:芦苇。
琼林玉树:比喻美好的景象或人才。
乌台:古代官署名,这里可能指代官场。
年少:年轻时。
钟山:南京的名山。

鉴赏

这首元代张之翰的《沁园春》描绘了一幅人世间离合无常的情感画卷。词人感叹四海之内虽有众多亲友,但别离与重逢总是充满艰辛。他提及西溪的老子和柳溪的公子,赞美他们性情开朗、风度优雅,如同铁石心肠经受风霜洗礼,又如中朝名臣霍与韩般刚毅正直,他们是词人心中的知音,能带来清静的欢乐。

然而,词人自谦道自己才疏学浅,不敢在达官贵人间应酬,更像芦苇般依恋,或如琼林玉树般清雅,或如春兰秋蕙般低调。他回忆起往昔的乌台岁月,感叹青春不再,双鬓已斑白。最后,词人决定明朝离去,向着德星照耀的地方——南京,遥望钟山,寄托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过去的怀念。整首词情感深沉,寓含人生哲理,展现了词人的淡泊与感慨。

收录诗词(74)

张之翰(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祖至元末自翰林侍讲学士,知松江府事,有古循吏风。时民苦荒,租额以十万计,因力陈其弊,得以蠲除。有《西岩集》

  • 字:周卿
  • 号:西岩老人
  • 籍贯:邯郸
  • 生卒年:1243—1296

相关古诗词

沁园春

国子先生,博带峨冠,胡为此行。

正蛮烟瘴雾,远趋象郡,祥云瑞霭,近别龙庭。

率土之滨,际天所覆,何处而令不太平。

安南者,彼地方多少,敢抗吾衡。一封天诏丁宁。

要老子胸中百万兵。

看健如马援,精神矍铄,辨如陆贾,谈舌纵横。

奉职称藩,功成事定,更放文星分外明。

归来尽,不妨诗笔,颠倒南溟。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

自别君来,日如三秋,夜如一年。

想小金山下,笙歌促席,横江楼上,乐府连篇。

世故相驱,欢情未已,遽尔归来祗自怜。

空回首,望南州城郭,烟水茫然。思君便欲移迁。

更共泛西湖湖上船。

但杯中有酒,何分贤圣,心头无事,便是神仙。

鹤去多时,甚无一语,回到高沙烟雨边。

吾知矣,正挑灯和韵,笔势翩翩。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送刘牧之同知归江南

昨日送春,今日送君,难禁别离。

正桃花水满,远归江浙,楝花风起,轻出京师。

早把功名,置之身外,世上何愁可皱眉。

从今去,但求田问舍,此意谁知。当年交友全稀。

试屈指诸君更有谁。

说郭髯磊落,犹居判府,许翁清健,已谢签司。

回首南关,怅然如梦,几度凭栏费所思。

烦传语,甚孤怀索莫,不寄新诗。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送赵彦伯御史

君按西秦,我走东秦,一尊共开。

恨匆匆行色,无多款曲,区区别语,未易安排。

百二关河,三千道路,前岁如今曾往回。

但休问,过潼关北去,都是诗材。公余应见青崖。

怕念我、兹游无好怀。

□也知巧宦,常居要地,其如公论,不用非才。

北渚光中,华峰影里,放得婆娑亦快哉。

三年里,尽平分烟景,抖擞尘埃。

形式: 词牌: 沁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