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曾守洪倅喜雪

不知时雪覆云沙,但怪虚窗木影斜。

入竹不妨听窸窣,映空宁复问津涯。

杯深喜近围炉火,香冷谁寻小树花。

语到蓬仙烦寄我,固应黄竹属诗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不知道冬雪何时覆盖了大地和云沙,只惊讶于虚窗下的木影倾斜摇曳。
穿过竹林也不妨碍倾听那细微的声音,映照天空又何必询问路在何方。
酒杯斟满,靠近炉火更觉欢喜,冷香来自小树花,却无人寻找。
说到蓬莱仙人,请帮我转达这话语,因为黄竹这样的题材本就属于诗人之列。

注释

时雪:冬雪。
覆云沙:覆盖大地和云层。
虚窗:透明或半透明的窗户。
窸窣:形容轻微的声音。
津涯:道路的尽头。
围炉火:围着炉火取暖。
小树花:小树上的花朵。
蓬仙:传说中的仙人。
黄竹:可能指黄竹诗,古代诗歌题材之一。
诗家:诗人。

鉴赏

这首宋诗《和曾守洪倅喜雪》是曹勋所作,描绘了冬日雪景以及诗人与友人共赏雪后的雅趣。首句“不知时雪覆云沙”写出了大雪覆盖大地的景象,如同云沙般洁白无瑕,诗人并未直接描述雪的厚重,而是通过“不知”二字传达出惊喜之情。次句“但怪虚窗木影斜”则转向室内,突出雪后室外光线的变化,木影斜照,更显静谧。

“入竹不妨听窸窣,映空宁复问津涯”两句,诗人以竹林和空中的雪景为背景,借听雪落竹叶的声音和欣赏空中飘雪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沉醉和享受,同时也流露出超然物外的心境。接下来,“杯深喜近围炉火,香冷谁寻小树花”描绘了围炉饮酒、炉火炽热的温馨场景,与室外的寒冷形成对比,而寻找冷香的小树花,则增添了冬日的诗意。

最后两句“语到蓬仙烦寄我,固应黄竹属诗家”,诗人邀请朋友将蓬莱仙人的故事通过诗歌传递给自己,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认为这样的雪景和情感都适宜于诗人的笔下。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雪景为引,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共赏雪后的闲适生活,寓情于景,富有意境,体现了宋诗的婉约和细腻。

收录诗词(1494)

曹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世绩。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 号:松隐
  • 籍贯: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
  • 生卒年:1098—1174

相关古诗词

和曾竑父见招

使君邀我避炎蒸,好句先驰识故情。

长日流金虽可畏,小槽酿玉得同倾。

锄荒喜已亲三径,作吏谁能更一行。

且与诗翁频啸咏,个中佳处绝将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曾谹父光孝佳句

使君幽讨遍禅林,名动三台殿阁清。

稍赋诗章回好色,坐令草木有佳声。

政须膏泽随轩至,未碍隼旟冲雨行。

争写雄文惟恐后,喜兼和气满重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曾谹父见寄二首(其二)

小庵云雨上,朝槛俯晴雷。

客子得幽胜,道人时往来。

闲情聊自喜,昔事只堪哀。

冲啬从兹老,何能叙玉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和曾谹父见寄二首(其一)

活水从浇竹,闲书会引眠。

玉溪何处所,璧月共清圆。

诗到惟供录,欢如不隔年。

何当见风度,应向日华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