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尚书

崇文时驻步,东观还停辇。

辍膳玩三坟,晖灯披五典。

寒心睹肉林,飞魄看沈湎。

纵情昏主多,克己明君鲜。

灭身资累恶,成名由积善。

既承百王末,战兢随岁转。

形式: 古风 押[铣]韵

翻译

推崇文化时驻足不前,帝王也曾在东观停下辇车。
放下膳食研读古典,灯火照耀下翻阅五经。
目睹奢靡肉林心生寒意,醉生梦死之景令人魂飞魄散。
放纵情欲的昏君众多,克制自己的明君稀少。
灭亡源于累积的恶行,好名声来自不断的善举。
既然处于历代君王之末,就应年复一年谨慎前行。

注释

崇文:推崇文化。
时:时候。
驻步:停下脚步。
东观:古代宫殿或书院名,此处泛指藏书之地。
停辇:帝王停车。
辍膳:停止用餐,比喻专心致志。
玩:研究,研读。
三坟:古代典籍,传说中的三皇之书,泛指古书。
晖灯:灯光,此处指夜间学习。
披:翻开,阅读。
五典:古代的五种经典,泛指儒家经典。
寒心:心中感到寒冷,形容极度惊恐或厌恶。
肉林:形容极端奢侈的生活,源自商纣王的典故。
飞魄:魂飞魄散,形容极度惊恐。
沈湎:沉溺,此处指沉迷酒色。
纵情:放纵情感,不受约束。
昏主:昏庸的君主。
克己:克制自己,严于律己。
明君:贤明的君主。
鲜:少。
灭身:导致自身的毁灭。
资:凭借,由于。
累恶:累积的恶行。
成名:获得好名声。
由:通过。
积善:不断做善事。
既承:既然承担。
百王末:历代君王的末期,比喻一个时代的终结。
战兢:恐惧而小心的样子。
随岁转:随着时间的推移。

鉴赏

诗人以崇文之时驻足观望,以东观为返回的停歇之地。辍轺之间,游玩于三坟之地;晖日之下,研读五典之书。寒心中见到宰相们如肉林一般被诛杀,飞魄随风而逝去,沈湎在世的英才不再显现。

诗人感慨于昏庸之主多,而明君却少之又少。灭身之举或许是由于累积的恶行所致,成就美名则源自长久的善举。既已承继了百王之后的重任,战兢之心随着年华的流转而日渐加深。

李世民此诗以《尚书》为题,表达了他对历史的深刻领悟和个人修养的自我要求,同时也反映出他在隋末唐初那个动荡时期的忧国忧民之情。

收录诗词(108)

李世民(隋末唐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唐太宗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唐太宗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后世明君之典范。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 生卒年:599年-649年

相关古诗词

赋得白日半西山

红轮不暂驻,乌飞岂复停。

岑霞渐渐落,溪阴寸寸生。

藿叶随光转,葵心逐照倾。

晚烟含树色,栖鸟杂流声。

形式: 五言律诗

赋得早雁出云鸣

初秋玉露清,早雁出空鸣。

隔云时乱影,因风乍含声。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赋得浮桥

岸曲非千里,桥斜异七星。

暂低逢辇度,还高值浪惊。

水摇文鹢动,缆转锦花萦。

远近随轮影,轻重应人行。

形式: 五言律诗

赋得樱桃

华林满芳景,洛阳遍阳春。

朱颜含远日,翠色影长津。

乔柯啭娇鸟,低枝映美人。

昔作园中实,今来席上珍。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