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巍所作的《述征二首》之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生涯的反思与感慨。
首句“嗟余丘壑姿,趋世良非宜”,诗人感叹自己本应隐居山林,享受自然之乐,却因追求世俗功名而违背了初衷。接着,“始作毗陵宰,既登赤玉墀”描述了他初任地方官吏,后又步入朝廷的情景。然而,“两官无寸补,窃禄负明时”表明他在官场并未有所作为,反而辜负了大好时光,暗示了他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和自责。
“还家田已废,览镜鬓多丝”两句,诗人回忆起归乡时发现田园荒废,镜中白发丛生,流露出岁月流逝、壮志未酬的无奈与哀伤。接下来,“复畏简书去,远于关塞期”表达了诗人害怕再次被朝廷征召,远离家乡,预示着未来可能的分离与孤独。
最后,“骨肉重分手,离忧当告谁”直抒胸臆,表达了与亲人分别的痛苦与无助,将个人情感推向高潮,引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和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