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琴峡

瑶琴何处闻,停车空缅想。

谷静水声幽,霜馀山气朗。

无声心亦閒,况复闻清响。

大道晦有时,灵物岂易赏。

徘徊坐磐石,高歌动林莽。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在弹琴峡中弹琴的场景,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音乐与自然和谐共融的深刻感悟。

首句“瑶琴何处闻,停车空缅想”以问句形式开篇,引出对瑶琴声音的遐想,诗人驾车经过弹琴峡时,仿佛听到了远处瑶琴悠扬的旋律,却无法确切寻得其源头,只能在心中默默回味。这一句既表达了对音乐的向往,也暗示了音乐带来的神秘感和不可捉摸性。

接着,“谷静水声幽,霜馀山气朗”描绘了弹琴峡周围宁静而清幽的自然环境。山谷寂静,只有流水潺潺的声音回荡,霜后山色更加明亮,空气清新。这样的背景为弹琴营造了理想的空间,使音乐与自然融为一体,更添了几分超凡脱俗之感。

“无声心亦閒,况复闻清响”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即使没有实际的琴声,诗人的心境也已达到一种闲适的状态。当真正听到清脆悦耳的琴声时,这份内心的平静与愉悦被进一步放大,音乐的力量可见一斑。

最后,“大道晦有时,灵物岂易赏”表达了对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大道有时会被遮蔽,但真正的艺术作品如同灵物,不是轻易就能欣赏和领悟的。这不仅是对音乐的赞美,也是对所有艺术形式的普遍感慨,强调了艺术创作与欣赏的难度和珍贵性。

“徘徊坐磐石,高歌动林莽”则以诗人的行动结束全诗。他在一块大石头上坐下,静静地聆听,甚至情不自禁地高声歌唱,歌声震动了周围的树林。这一行为不仅体现了他对音乐的极度投入和享受,也象征着音乐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界限,触动人心深处的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音乐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命真谛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564)

杨巍(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王同年中丞

兄也景略流,平生更慷慨。

世事一到手,此身即不爱。

开府向沙碛,咫尺是贼垒。

筹策走风电,河山有别态。

西人胆正寒,印绶倏然解。

吾辈去留间,岂无天意在。

今年予衰甚,亦欲浮于海。

他日修短札,从兄乞沆瀣。

形式: 古风

送漳渠杨公分守云中

怅望云中城,犹隔桑乾水。

远道令人愁,况近单于垒。

单于何猖狂,侵掠日未已。

苍茫应与朔,满眼生荆杞。

天子廑宵旰,吾徒宁不耻。

杨公慷慨人,愤时恒拊髀。

谈兵樽俎间,往往得神理。

兹行讵徒然,王庭应远徙。

分手勿踌躇,丈夫志万里。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读友问集

独把一编坐,门前双鸟喧。

春风来几日,草木倏以蕃。

因兹悟至理,兀兀欲忘言。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旅中偶读元次山西阳城之诗追忆旧游拟作四首(其一)海

仲尼欲浮海,而我居海边。

海中有大鱼,岸上有薄田。

种田须荷锄,捕鱼还刺船。

农夫与渔父,相见复相怜。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