巽公院五咏.曲讲堂

寂灭本非断,文字安可离。

曲堂何为设,高士方在斯。

圣默寄言宣,分别乃无知。

趣中即空假,名相与谁期。

愿言绝闻得,忘意聊思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寂灭的本质并非断裂,文字怎能离开呢。
曲折的厅堂为何设立,高尚的隐士就在这里。
神圣的沉默通过言语传达,对分别的认识是无尽的。
在乐趣中领悟到空与假,又与谁期待着名相的相遇。
渴望达到无声无闻的境地,暂且忘却意念来深思。

注释

寂灭:指超越生死、物我界限的境界。
文字:这里指代语言和文字表达。
曲堂:弯曲或曲折的厅堂,可能象征隐居之处。
高士:品德高尚的隐士。
圣默:神圣的沉默,指内在的智慧。
分别:对事物的区分和认识。
空假:佛教中的空性和虚假。
名相:佛教中指有名有相的事物。
期:期待,期望。
绝闻:无声无息,达到超脱听觉的状态。
忘意:忘却世俗的意念。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名为《巽公院五咏·曲讲堂》。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哲思。

"寂灭本非断,文字安可离。"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禅理的理解,认为真正的心灵寂灭并非是外在的打断,而是在于内心与文字之间找到一种超然的平衡。

"曲堂何为设,高士方在斯。" 诗人提到“曲堂”,这是一个隐喻,意味着一处清静幽深之所,同时也象征着高洁脱俗的精神世界。而“高士”则是指那些达观、超然的修养者,他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寻找内心的平和。

"圣默寄言宣,分别乃无知。" 这两句强调了对于道理或真理的理解往往超越语言的表达,而将之寄托于沉默之中。而世人在区分是非时往往显得愚昧无知。

"趣中即空假,名相与谁期。" 诗人表达了一种对世间名相(如官职、地位等)的虚幻感受,即便是在其中寻找乐趣,也不过是一种空洞的追求,而这种追求又是与谁共同的呢?

"愿言绝闻得,忘意聊思惟。"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语言表达的限制和内心世界的深邃无比,他希望自己的话语能够超越听者的理解,而他的思想则是在轻松自在中进行反思。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柳宗元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哲学思考,是一篇融合了禅理与个人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184)

柳宗元(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字:子厚
  • 籍贯: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
  • 生卒年:773年-819年

相关古诗词

巽公院五咏.芙蓉亭

新亭俯朱槛,嘉木开芙蓉。

清香晨风远,溽彩寒露浓。

潇洒出人世,低昂多异容。

尝闻色空喻,造物谁为工?

留连秋月晏,迢递来山钟。

形式: 古风

巽公院五咏.净土堂

结习自无始,沦溺穷苦源。

流形及兹世,始悟三空门。

华堂开净域,图像焕且繁。

清冷焚众香,微妙歌法言。

稽首愧导师,超遥谢尘昏。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

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

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

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

谅无要津用,栖息有馀阴。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巽公院五咏.禅堂

发地结菁茅,团团抱虚白。

山花落幽户,中有忘机客。

涉有本非取,照空不待析。

万籁俱缘生,窅然喧中寂。

心境本洞如,鸟飞无遗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