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枕何能得,长愁至不禁。
鱼龙残夜笛,风雨急秋砧。
天入萧森气,人兼去住心。
湖南有新雁,作意送悲音。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宗臣的《闻雁》,通过对夜晚笛声和秋风中的捣衣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愁绪。"一枕何能得,长愁至不禁",开篇即揭示了诗人难以入睡,愁绪纷扰的状态。"鱼龙残夜笛",运用比喻,将笛声比作鱼龙在深夜的哀鸣,增添了凄凉气氛。"风雨急秋砧",进一步渲染了秋天风雨交加的环境,以及由此引发的砧声,象征着离别和思念。
"天入萧森气,人兼去住心",诗人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相结合,秋天气氛的萧瑟与人的去留之愁交织在一起。最后两句"湖南有新雁,作意送悲音",以新雁的到来作为情感的触发点,雁南飞的景象寓意着离别和远方的呼唤,新雁的悲鸣更是直接传达出诗人的哀伤情绪。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对远方的思念,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不详
南宋末年著名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时官场丑态有所揭露,著有《宗子相集》
榻有何人下,君能此夜过。
寒蝉吴客赋,衰凤楚狂歌。
雨气千江入,秋声万木多。
明朝寒浦望,摇落有渔蓑。
少别已残暑,相看失旧容。
秋衣下风露,夕草乱芙蓉。
世故尊前尽,乡愁雨后重。
徘徊望北斗,明月照千峰。
朔雪千门拥骑过,西风摇落罢鸣珂。
愁边鸿雁中原去,眼底龙蛇畏路多。
关塞岂无胡马策,江湖真负楚渔歌。
衣裳岁暮吾将换,好与青山长薜萝。
司马提兵夜渡河,羽林诸将拥雕戈。
青山一战残鼙鼓,落日千家泣绮罗。
盗贼似闻能汉语,东南何地不夷歌。
浮生转觉江湖窄,难把衣裳任芰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