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山林多暇瞌睡之馀偶成偈语自娱纸墨少便不欲记之云衲禅人请书盖欲知我山中趣向于是静思随意走笔不觉盈帙故掩而归之复嘱慎勿以此为歌咏之助当须参意则有激焉(其七)

满头白发瘦棱层,日用生涯事事能。

木臼秋分舂白朮,竹筐春半晒朱藤。

黄精就买山前客,紫菜长需海外僧。

谁道新年七十七,开池栽藕种茭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在山林中的悠闲生活,充满了自然与生活的和谐之美。诗人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老者的日常活动,如使用木臼舂白术、竹筐晒朱藤、购买山前的黄精、等待海外僧侣带来紫菜等,这些细节不仅体现了老者的智慧与生活情趣,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生活的热爱。

“满头白发瘦棱层”,开篇即以形象的描写勾勒出老者的外貌特征,白发与瘦削的身体,透露出岁月的痕迹,同时也暗示了老者经历的丰富与内心的坚韧。

“日用生涯事事能”,接着点明老者的生活态度,无论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事情,他都能应对自如,展现出一种从容不迫的生活哲学。

“木臼秋分舂白朮,竹筐春半晒朱藤”,这两句通过具体的场景描绘,展现了老者在不同季节的活动,秋季使用木臼舂白术,春季则将竹筐晾晒朱藤,既体现了季节的变化,也展示了老者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黄精就买山前客,紫菜长需海外僧”,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老者与外界的互动,通过购买山前的黄精和等待海外僧侣带来紫菜,展现了老者对外界事物的追求与接纳,同时也体现了他的生活哲学中对远方与未知的好奇与尊重。

“谁道新年七十七,开池栽藕种茭菱”,最后两句以老者的年龄为引子,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规划,即使已经七十七岁,依然充满活力地开池栽藕种茭菱,展现出老者对生活的热爱与积极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老者山林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51)

清珙(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余山林多暇瞌睡之馀偶成偈语自娱纸墨少便不欲记之云衲禅人请书盖欲知我山中趣向于是静思随意走笔不觉盈帙故掩而归之复嘱慎勿以此为歌咏之助当须参意则有激焉(其八)

自入山来万虑澄,平怀一种任腾腾。

庭前树色秋来减,槛外泉声雨后增。

挑荠煮茶延野客,买盆移菊送邻僧。

锦衣玉食公卿子,不及山僧有此情。

形式: 七言律诗

余山林多暇瞌睡之馀偶成偈语自娱纸墨少便不欲记之云衲禅人请书盖欲知我山中趣向于是静思随意走笔不觉盈帙故掩而归之复嘱慎勿以此为歌咏之助当须参意则有激焉(其九)

竞利奔名何足誇,清閒独许野僧家。

心田不长无明草,觉苑长开智慧花。

黄土坡边多蕨笋,青苔地上少尘沙。

我年三十馀来此,几度晴窗映落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余山林多暇瞌睡之馀偶成偈语自娱纸墨少便不欲记之云衲禅人请书盖欲知我山中趣向于是静思随意走笔不觉盈帙故掩而归之复嘱慎勿以此为歌咏之助当须参意则有激焉(其十)

历遍乾坤没处寻,偶然得住此山林。

茅庵高插云霄碧,藓径斜过竹树深。

人为利名惊宠辱,我因禅寂老光阴。

苍松怪石无人识,犹更将心去觅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余山林多暇瞌睡之馀偶成偈语自娱纸墨少便不欲记之云衲禅人请书盖欲知我山中趣向于是静思随意走笔不觉盈帙故掩而归之复嘱慎勿以此为歌咏之助当须参意则有激焉(其十一)

细把浮生物理推,输赢难定一盘棋。

僧居青嶂閒方好,人在红尘老不知。

风飏茶烟浮竹榻,水流花瓣落青池。

如何三万六千日,不放心身静片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