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山林多暇瞌睡之馀偶成偈语自娱纸墨少便不欲记之云衲禅人请书盖欲知我山中趣向于是静思随意走笔不觉盈帙故掩而归之复嘱慎勿以此为歌咏之助当须参意则有激焉(其九)

竞利奔名何足誇,清閒独许野僧家。

心田不长无明草,觉苑长开智慧花。

黄土坡边多蕨笋,青苔地上少尘沙。

我年三十馀来此,几度晴窗映落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山林中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充满了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感悟。诗人通过对比世俗的“竞利奔名”与自己选择的“清闲”生活方式,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态度。

首句“竞利奔名何足夸”,直接点出对世俗追求的不屑,认为追逐名利不足为奇或值得炫耀。接着,“清闲独许野僧家”一句,强调了诗人选择了一种与世隔绝、远离尘嚣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只有像他这样的僧人才能真正享受。

“心田不长无明草,觉苑长开智慧花”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心境。心田象征内心世界,无明草比喻内心的烦恼与迷惑,智慧花则是指通过修行获得的智慧与觉悟。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通过修行净化心灵,使智慧之花在心中绽放的过程。

“黄土坡边多蕨笋,青苔地上少尘沙”描绘了山林中的自然景象,蕨笋生长于黄土坡,青苔覆盖地面,象征着纯净与生机。这里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最后,“我年三十馀来此,几度晴窗映落霞”两句,以诗人的亲身经历作为结语,描述了他在山林中度过的岁月,以及在晴朗的窗户前欣赏落日余晖的情景。这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暗示了他在山林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林生活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传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态度,同时也体现了诗人通过修行获得内心平和与智慧的追求。

收录诗词(51)

清珙(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余山林多暇瞌睡之馀偶成偈语自娱纸墨少便不欲记之云衲禅人请书盖欲知我山中趣向于是静思随意走笔不觉盈帙故掩而归之复嘱慎勿以此为歌咏之助当须参意则有激焉(其十)

历遍乾坤没处寻,偶然得住此山林。

茅庵高插云霄碧,藓径斜过竹树深。

人为利名惊宠辱,我因禅寂老光阴。

苍松怪石无人识,犹更将心去觅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余山林多暇瞌睡之馀偶成偈语自娱纸墨少便不欲记之云衲禅人请书盖欲知我山中趣向于是静思随意走笔不觉盈帙故掩而归之复嘱慎勿以此为歌咏之助当须参意则有激焉(其十一)

细把浮生物理推,输赢难定一盘棋。

僧居青嶂閒方好,人在红尘老不知。

风飏茶烟浮竹榻,水流花瓣落青池。

如何三万六千日,不放心身静片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余山林多暇瞌睡之馀偶成偈语自娱纸墨少便不欲记之云衲禅人请书盖欲知我山中趣向于是静思随意走笔不觉盈帙故掩而归之复嘱慎勿以此为歌咏之助当须参意则有激焉(其十二)

法道寥寥不可模,一庵深隐是良图。

门前养竹高遮屋,石上分泉直到厨。

猿抱子来崖果熟,鹤移巢去涧松枯。

禅边大有閒情绪,收拾乾柴向地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赵会初心提举

老来脚力不胜鞋,竹杖扶行步落花。

待月伴云眠藓石,寻梅陪客过邻家。

粥香瓦钵山田米,雪汎瓷瓯水磨茶。

今日为翁时暂出,此心长只在烟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