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霓结双旌羽缀裙,七星坛上拜元君。
精诚有为天应感,章奏无私鬼怕闻。
鹤驭已从烟际下,凤膏还向月中焚。
白云乡路看看到,好驻流年翊圣文。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充满神秘色彩的宗教仪式。开篇“霓结双旌羽缀裙,七星坛上拜元君”两句,生动地展现了祭祀的场景,霓(光芒)和羽饰构成的华丽服装,以及在七星坛上对神灵的崇拜。"精诚有为天应感,章奏无私鬼怕闻"则表达了祭祀者心怀敬意,真挚无伪,以至于能感动天地和惊吓鬼魂。
以下两句“鹤驭已从烟际下,凤膏还向月中焚”或许暗示着仪式中的牺牲与净化。鹤驭可能指的是祭祀时所用的洁净之物,而凤膏则是古代一类用来献给神灵的香料,焚烧后升腾至月亮中,象征着向高远之处传递信息。
最后,“白云乡路看看到,好驻流年翊圣文”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和悠久文化的赞美,以及希望长时间留驻在这里,去体验和学习那些圣贤之人的典籍和智慧。整首诗不仅展示了古代宗教礼仪的庄严与神秘,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崇和向往。
不详
唐代诗人。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玉女盆边雪未销,正多春事莫无憀。
杏花向日红匀脸,云带环山白系腰。
莺啭树头欹枕听,冻开泉眼杖藜挑。
陵迁谷变如须问,控鹤山人字子乔。
落落孤松何处寻,月华西畔结根深。
晓含仙掌三清露,晚上宫墙百雉阴。
野鹤不归应有怨,白云高去太无心。
碧岩秋涧休相望,捧日元须在禁林。
三年拔薤成仁政,一日诛茅葺所居。
晓岫近排吟阁冷,夜江遥响寝堂虚。
唯怀避地逃多难,不羡朝天卧直庐。
记得街西邻舍否,投荒南去五千馀。
海燕初归朔雁回,静眠深掩百花台。
春蔬已为高僧掇,腊酝还因熟客开。
檐外暖丝兼絮堕,槛前轻浪带鸥来。
谢公难避苍生意,自古风流必上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