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环境。首联“地僻门无长者车,身閒不遗子公书”写出了诗人所处之地的偏僻与清静,以及他内心的闲适与淡泊,不为世俗所累,连子公之书都舍不得遗弃,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雅趣。
颔联“群山侑坐人堪醉,万事忘怀世自疏”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诗人的超然心态。群山环绕,仿佛是陪伴着诗人,让人感到心旷神怡,足以令人心醉。而对世间万事的忘怀,则体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淡漠,认为世事纷扰与自己无关,自然会显得疏远。
颈联“碧玉滟池新雨后,绿云滃径落花馀”描绘了一幅雨后池塘碧波荡漾、绿树浓荫覆盖小径、落花散落其间的美丽景象。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清新与生机,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尾联“凭谁唤起濂溪老,听说窗前草不除”则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哲学家周敦颐(濂溪先生)的仰慕之情,希望有人能唤醒这位先贤,来欣赏这里的美景,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珍惜与保护之意,认为即使是窗前的一片草,也不应随意除去,体现出对自然的尊重与爱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追求自然、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