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中忠良被忽视而奸佞得志现象的深刻反思。首联“不信忠良信诡随,于兹可灼乱亡机”直指问题核心,批评了社会上对忠良的不信任与对奸佞的盲目追随,这种行为可能导致国家动荡与灭亡的关键因素。颔联“东京党锢迷臧否,西晋玄谈混是非”通过历史典故,对比了东汉末年党锢之祸导致政治混乱与西晋时期玄学盛行混淆是非的两个时期,强调了忠奸辨识的重要性。
颈联“被祸枉投冠在地,复仇空拔剑挥衣”描绘了无辜忠良遭受冤屈,即使他们试图反抗也无济于事的悲惨境遇,进一步凸显了忠良被埋没的悲剧。尾联“因知高蹈丘园者,不是区区爱翠微”则表达了对远离尘嚣、隐居山林之人的敬仰,认为他们并非仅仅因为喜爱自然美景而选择隐居,而是出于对现实政治的清醒认识和对忠良命运的深切同情。
整体而言,此诗以历史为镜,深刻揭示了忠良与奸佞之间的对立,以及忠良被埋没的社会现象,表达了对公正与道德的呼唤,以及对隐居者的尊敬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