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步非烟

见说伤情为见春,想封蝉锦绿蛾颦。

叩头为报烟卿道,第一风流最损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寄步非烟》由唐代诗人赵象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一位名为“步非烟”的女子的深情思念。

首句“见说伤情为见春”,开篇即点明了情感的触发点——春天的到来。春天本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但对于诗人而言,却成了触动内心伤感的契机。这里的“见春”不仅指自然界的春天,也暗喻着对“步非烟”美好回忆的触景生情。

次句“想封蝉锦绿蛾颦”,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将“步非烟”的眼眸比作“绿蛾”,生动地描绘出她眼波流转、含情脉脉的模样;而“封蝉锦”则可能象征着她眼中的深邃情感如同蝉翼般轻盈而复杂,既美丽又令人难以捉摸。这一句通过视觉与情感的双重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步非烟”独特魅力的深刻印象。

第三句“叩头为报烟卿道”,表达了诗人想要直接向“步非烟”传达自己情感的愿望。这里的“烟卿”可能是对“步非烟”的昵称或尊称,诗人以“叩头”这一动作,既表现了对对方的尊敬,也体现了自己情感的诚挚与迫切。

最后一句“第一风流最损人”,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因思念“步非烟”而感受到的深切痛苦。这里的“风流”不仅指其外在的美,更包含了诗人对其内在气质与情感的赞美。然而,“最损人”则揭示了这种情感的代价——它给诗人带来了极大的情感负担与痛苦。

综上所述,《寄步非烟》通过精妙的比喻与情感的深度挖掘,展现了诗人对“步非烟”复杂情感的细腻表达,以及因思念而引发的内心挣扎与痛苦。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也深刻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于情感世界的细腻探索与深刻体验。

收录诗词(5)

赵象(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托门媪赠步非烟诗

十洞三清虽路阻,有心还得傍瑶台。

瑞香风引思深夜,知是蕊宫仙驭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新丰吟

古路坦然谁措足,无人解唱还乡曲。

清风月下守株人,凉兔渐遥春草绿。

天香袭兮绝芳馥,月色凝兮非照烛。

行玄犹是涉崎岖,体妙因兹背延促。

殊不然兮何展缩,纵得然兮混泥玉。

獬豸同栏辨者嗤,熏莸共处须分郁。

长天月兮遍豁谷,不断风兮偃松竹。

我今到此得从容,吾师叱我相随逐。

新丰路兮峻仍皾,新丰洞兮湛然沃。

登者登兮不动摇,游者游兮莫勿速。

绝荆榛兮罢釿斸,饮馨香兮味清肃。

负重登临脱屣回,看他早是空担鞠。

来驾肩兮履芳躅,至澄心兮去凝目。

亭堂虽有到人稀,林泉不长寻常木。

道不镌雕非曲?,郢人进步何瞻瞩。

工夫不到不方圆,言语不通非眷属。

事不然兮讵冥旭,我不然兮何断续。

殷勤为报道中人,若恋玄关即拘束。

形式: 古风

宝镜三昧歌

如是之法,佛祖密付。汝今得之,宜善保护。

银碗盛雪,明月藏鹭。类之不齐,混则知处。

意不在言,来机亦赴。动成窠臼,差落顾伫。

背触俱非,如大火聚。但形文彩,即属染污。

夜半正明,天晓不露。为物作则,用拔诸苦。

虽非有为,不是无语。如临宝镜,形形相睹。

汝不是渠,渠正是汝。如世婴儿,五相完具。

不去不来,不起不住。婆婆和和,有句无句。

终不得物,语未正故。重离六爻,偏正回互。

迭而为三,变尽成五。如荎草味,如金刚杵。

正中妙挟,敲唱双举。通宗通途,挟带挟路。

错然则吉,不可犯忤。天真而妙,不属迷悟。

因缘时节,寂然昭著。细入无间,大绝方所。

毫忽之差,不应律吕。今有顿渐,缘立宗趣。

宗趣分矣,即是规矩。宗通趣极,真常流注。

外寂中摇,系驹伏鼠。先圣悲之,为法檀度。

随其颠倒,以缁为素。颠倒想灭,肯心自许。

要合古辙,请观前古。佛道垂成,十劫观树。

如虎之缺,如马之馵。以有下劣,宝几珍御。

以有惊异,黧奴白牯。羿以巧力,射中百步。

箭锋相值,巧力何预?木人方歌,石女起舞。

非情识到,宁容思虑?臣奉于君,子顺于父。

不顺不孝,不奉不辅。潜行密用,如愚如鲁。

但能相续,名主中主。

形式: 四言诗

自诫

不求名利不求荣,只么随缘度此生。

三寸气消谁是主,百年身后谩虚名。

衣裳破后重重补,粮食无时旋旋营。

一个幻躯能几日,为他间事长无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