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运判之母吕宜人挽诗(其一)

昔在伤皇辟,子行犹不归。

嫠居言有则,丧事礼无违。

轲母三迁教,莱儿七十衣。

至今霜月夜,松竹带芳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从前为国事忧虑,你却仍未归来。
寡居生活遵循原则,丧事遵循礼仪绝不违背。
轲的母亲多次搬家教导,莱儿七十岁仍穿着粗布衣。
直到如今的霜月之夜,松竹依旧带着你的美德之光。

注释

昔:从前。
伤:忧虑。
皇辟:国事。
子:你。
犹:仍然。
嫠居:寡居。
则:原则。
丧事:丧葬之事。
违:违背。
轲母:轲的母亲。
三迁:多次搬家。
莱儿:莱子,指轲。
七十衣:七十岁还穿粗布衣。
霜月夜:霜降的夜晚。
松竹:象征坚贞和长寿。
芳徽:美德的光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了翁为张运判之母吕宜人所作的挽诗之一。诗中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深哀悼和对其高尚品德的敬仰。"昔在伤皇辟"一句,可能暗指吕宜人对家庭的贡献如同古代贤妻,深得家人敬爱;"子行犹不归"则暗示她的儿子未能陪伴在侧,令人感伤。"嫠居言有则"赞扬她在寡居生活中言行有原则,遵循礼仪;"丧事礼无违"则强调她处理丧事时严格遵守传统习俗。

"轲母三迁教"引用孟母三迁的故事,表明吕宜人教育子女用心良苦;"莱儿七十衣"则是说她亲手为年迈的儿子缝制衣物,体现出母爱的深厚。最后两句"至今霜月夜,松竹带芳徽",以月夜松竹的画面,寄托对吕宜人的怀念,以及她美德如松竹般永恒,带有高尚的品格。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深情而崇高的挽诗,通过对吕宜人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她的贤德与母爱,以及诗人对其深深的哀思。

收录诗词(1076)

魏了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字:华父
  • 号:鹤山
  • 籍贯:邛州蒲江(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78年—1237年

相关古诗词

张隆州挽诗

行马门阑宰胄巍,高冠长佩独委蛇。

紫微自有申公学,太史还从从祖知。

静嘿无非蒙力处,功夫全在不欺时。

故家遗俗寥寥甚,忍听虞歌薤露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张隐君挽诗

触事无非学,非儒果误身。

体中识天地,笔底定君臣。

安乐堂前月,希夷枕上春。

是应家有子,不止活千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李池州和韵见寄再赋以答之

晨策随乌瞰屋山,面前咫尺隔同年。

邛人自爱橘中乐,晋客惊逢洞里天。

行傍輶轩心半醉,坐看戟卫眼双穿。

西风一夕惊龙睡,撼取明珠出九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李怀安挽诗

乡邑赖蓍龟,天胡不慭遗。

与人交乐易,处世事平夷。

甚矣古常者,伤哉今已而。

抚时怀牧守,忍泪读刘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