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言怀寄南海二同年

曲水分飞岁已赊,东南为客各天涯。

退公秖傍苏劳竹,移宴多随末利花。

铜鼓夜敲溪上月,布帆晴照海边霞。

三年谩被鲈鱼累,不得横经侍绛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岁月如流,两人分别在遥远的东南两地。
赋闲时我只在苏劳竹旁度过,宴饮常常随着末利花的开放而移动。
夜晚在溪边敲响铜鼓,晴天时帆船映照着海上的朝霞。
三年来,鲈鱼的诱惑使我羁绊,无法再手持经书侍奉红衣官员。

注释

曲水:比喻流逝的时光。
分飞:分离。
岁已赊:时间已经过去很多。
东南:方位,这里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天涯:极远的地方。
退公:辞官归隐。
秖:只。
苏劳竹:地名,可能指诗人隐居之处。
末利花:一种植物,象征宴会或欢乐。
铜鼓:古代乐器。
溪上月:夜晚的溪边月色。
布帆:帆船。
海边霞:海上的朝霞。
鲈鱼累:典故,指思乡之情。
横经:横持经书,指读书学习。
侍绛纱:侍奉身着红色官服的官员,代指做官。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皮日休的作品,名为《吴中言怀寄南海二同年》。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十分丰富,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曲水分飞岁已赊”,这里的“曲水”指的是曲折的小河,通过“分飞”的动态描写,表达了时光流逝、岁月匆匆的感慨。诗人通过这句话传达出一种对时间易逝和人事变迁的无奈情绪。

“东南为客各天涯”,诗人自称为“东南之客”,表明自己身在他乡,心向故土。而“各天涯”则强调了远行者对家园的渴望和记挂,无论走到哪里,都难以忘怀那遥远的地方。

“退公秖傍苏劳竹,移宴多随末利花”,这里描绘了一种悠闲自得的情景。“退公”意味着诗人辞官归隐,而“秖傍苏劳竹”则是他在自然界中寻找到的一片安宁之地。接下来的“移宴多随末利花”表明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享受,尽管是在一种不经意间发现的境遇。

“铜鼓夜敲溪上月,布帆晴照海边霞”,这一联通过对比鲜明的景象,展示了不同的自然美。夜晚时分,溪边传来铜鼓的声音,与之相呼应的是清晨阳光下的帆船与海边的霞光。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不同瞬间美感的捕捉。

“三年谩被鲈鱼累,不得横经侍绛纱”,这一联则是诗人的自嘲之语。他将自己比作被困的鲈鱼,用“谩”字表达了一种无奈与自责。同时,“不得横经侍绛纱”暗示了他对往昔生活的一种怀念和不舍。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人生变迁、时光易逝的深刻感悟,展现了一位游子对故土、友情以及个人处境的复杂情感。皮日休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将内心世界与外在景物融为一体,创造出了一幅生动的诗意画卷。

收录诗词(427)

皮日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 字:袭美
  • 生卒年:867

相关古诗词

宏词下第感恩献兵部侍郎

分明仙籍列清虚,自是还丹九转疏。

画虎已成翻类狗,登龙才变即为鱼。

空惭季布千金诺,但负刘弘一纸书。

犹有报恩方寸在,不知通塞竟何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怀华阳润卿博士三首(其一)

先生一向事虚皇,天市坛西与世忘。

环堵养龟看气诀,刀圭饵犬试仙方。

静探石脑衣裾润,闲鍊松脂院落香。

闻道徵贤须有诏,不知何日到良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怀华阳润卿博士三首(其二)

冥心唯事白英君,不问人间爵与勋。

林下醉眠仙鹿见,洞中闲话隐芝闻。

石床卧苦浑无藓,藤箧开稀恐有云。

料得虚皇新诏样,青琼板上绿为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怀华阳润卿博士三首(其三)

凤骨轻来称瘦容,华阳馆主未成翁。

数行玉札存心久,一掬云浆漱齿空。

白石煮多熏屋黑,丹砂埋久染泉红。

他年欲事先生去,十赉须加陆逸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