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魁星秀句挟东风,便觉阳春变盛冬。
愧我供军侪绛灌,羡君汲古到羲农。
北邻再讲衣裳会,京口今为冠盖冲。
已具扁舟勇归去,粲花清论度难逢。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洪适所作,名为《答木缊之用前韵见寄》。诗中以魁星为喻,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文采与才情,仿佛能将寒冷的冬季变为温暖的春天。诗人自谦地将自己比作绛灌,即汉代的两位名将,暗示自己在军事上的贡献微不足道,而对对方的学识和见识则表达了深深的敬佩,将其比作远古的羲农,即传说中的两位先祖,象征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接着,诗人提到北方邻近之地再次举行了一场关于服饰文化的聚会,而京口(今江苏镇江)则成为了文化交汇的中心,充满了各种高雅的活动和人物。诗人表示自己已经准备好了小舟,准备归隐,但又感叹如此高雅的谈吐和思想交流的机会却难以再次遇到。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自谦,展现了诗人对知识、文化和友谊的珍视,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不详
诗人、词人。初名造,又字景温;入仕后改名适,饶州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洪皓长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封魏国公,卒谥文惠。与弟弟洪遵、洪迈皆以文学负盛名,有“鄱阳英气钟三秀”之称。同时,他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三大家
官事何时了,凭高思豁然。
逐江开北户,望岫顿修椽。
繁卉浑相亚,新篁便可怜。
归心入春梦,已绕故山前。
解报花消息,江边有好风。
吹香四时别,问讯几人同。
梅坞难藏白,桃蹊岂借红。
但能长检校,定不酒尊空。
移梅种竹趁阳春,举目江山发兴新。
曲槛疏窗那草草,飞檐碧瓦已鳞鳞。
鼎来好语酬佳景,更有高僧话净因。
步屧踌躇乌亦喜,不嫌风雨垫冠巾。
常年穷腊无一白,盈尺冬来已屡书。
底事天公太手熟,又同春絮到阶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