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字行后作七首(其一)

少小不相识,缘师起相思。

毅然请独行,随身破衲衣。

崎岖七千里,出塞致书词。

见书兼见汝,见汝如见师。

我来八九年,是日一展眉。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释函可对师友间深厚情感的细腻表达。诗中以“少小不相识,缘师起相思”开篇,巧妙地将与师的相遇比作爱情的萌芽,展现出一种超越常规的人际关系。接着,“毅然请独行,随身破衲衣”两句,通过描述僧人独自远行的情景,以及他仅携带破旧僧衣的简朴形象,展现了其坚定的决心和对师的深深依恋。

“崎岖七千里,出塞致书词”则进一步强调了僧人跋山涉水、不畏艰难的精神,以及他跨越千里的目的——为了传递书信,传达对师的思念之情。这一段不仅体现了僧人的毅力和对师的忠诚,也暗示了书信内容的重要性,可能承载着师的教诲或关怀。

“见书兼见汝,见汝如见师”这两句,巧妙地将书信与师的形象联系起来,表达了通过书信仿佛能直接见到师的场景,强化了师与僧之间情感的紧密相连。这种超越时空的连接,使得师的存在在僧的心中始终如一,即使相隔万里,也能感受到师的温暖与指导。

最后,“我来八九年,是日一展眉”以时间的累积和情感的释放作为结尾,说明僧人对师的思念已经持续多年,而这一天的展眉,或许象征着终于得到了师的回应或是内心的某种解脱,情感得以释放。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构建,展现了僧人对师的深情厚谊,以及在漫长岁月中的坚持与期待,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精神寄托的作品。

收录诗词(1490)

释函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阿字行后作七首(其二)

初至文殊寺,日暮雪绥绥。

冻手解皮囊,短札外无馀。

主人敬爱客,烧泉夜围炉。

遂罄乡国语,一一与泪俱。

或尔强欢笑,或自简残书。

谈道欲抗昔,言诗每起予。

得句必朗咏,时惊山鬼呼。

寒腊亦易过,从予策蹇驴。

遍视新流人,兼履旧边隅。

一闻西岳言,跃跃动衣裾。

爰登千山顶,翘望医巫闾。

分题写怪石,摘食尽野蔬。

冰解梨花落,兴尽春已徂。

扶杖过金塔,寺小足安居。

况复主人贤,善谑礼无拘。

经夏复经秋,凉风满庭除。

忽忆匡山期,掩卷赋归与。

严命难再淹,令我立踌蹰。

形式: 古风

阿字行后作七首(其三)

言别多哽咽,况我大漠中。

我身如断梗,尔身亦飘蓬。

相聚虽一岁,恍惚数夕同。

尔留已多恨,尔去更何穷。

秋风振高林,落叶分西东。

雁飞不成队,菊开不成丛。

作书报汝师,兼上老人峰。

平安复平安,把笔心正忡。

形式: 古风

阿字行后作七首(其四)

收拾旧布囊,新诗叠重重。

临行不敢泣,各自惨心容。

河冻不能俟,言寄海舶中。

仰看鹤路直,俯视鲸波重。

千里在呼吸,一杯浮虚空。

日星挂眉睫,灏气荡心胸。

禁声莫高吟,恐或惊鼍龙。

形式: 古风

阿字行后作七首(其五)

且喜免霜雪,其如多风波。

知尔能自信,风波奈尔何。

因再整麻履,还向蓟门过。

京尘犹漠漠,京阙尚峨峨。

此地惟贵游,孤钵莫蹉跎。

形式: 古风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