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秋感

光岳英灵河洛分,尚馀寒焰射青冥。

将军阃外空专钺,丞相营前竟坠星。

鬼哭郊原凄晓角,鹤归华表泣新亭。

秋风万里荒林下,手折黄花当荐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鉴赏

此诗《扬州秋感》由清代诗人潘镠所作,描绘了扬州秋日之景,蕴含着深沉的历史感慨与悲凉之情。

首联“光岳英灵河洛分,尚馀寒焰射青冥”以壮丽的景象开篇,将历史的辉煌与时间的流逝巧妙结合。光岳,象征着古代的英雄豪杰;河洛,代表中原大地,这里用以比喻历史的中心。寒焰,既指秋日的冷冽阳光,也暗喻历史的余晖。青冥,高远的天空,此处借指历史的深远与广阔。整句通过对比与象征,展现了历史与自然的交融,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遥想。

颔联“将军阃外空专钺,丞相营前竟坠星”转入对历史人物的感慨。将军阃外,指在边疆或远离朝廷的地方任职的将领;专钺,象征权力和威严。丞相营前,意为在朝廷重臣的府邸前。坠星,则暗喻这些曾经显赫的人物最终陨落。这两句通过将军与丞相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无常、功业易逝的感叹。

颈联“鬼哭郊原凄晓角,鹤归华表泣新亭”进一步深化了悲凉的情感。鬼哭,象征亡魂的哀鸣;郊原,野外的广阔之地;晓角,清晨的号角声,常用于军事或祭祀场合。鹤归华表,典出《搜神记》,指仙鹤回归其栖息的华表柱上,常用来比喻人魂归故里。新亭,东晋时期名士聚会之所,后成为怀旧思乡的象征。这一联通过自然界的声响与传说中的场景,营造了一种凄凉而哀伤的氛围,寄托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人事沧桑的深深感慨。

尾联“秋风万里荒林下,手折黄花当荐馨”收束全诗,以秋风、荒林、黄花等自然元素,渲染出一种萧瑟而肃穆的意境。秋风万里,描绘了广袤无垠的秋日景象;荒林,象征着历史的遗迹与自然的衰败;黄花,即菊花,古人常以菊花象征高洁与坚韧。手折黄花,当荐馨,意为手持菊花祭奠,表达对先人的敬仰与怀念。这一联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更寄托了对历史、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缅怀。

综观全诗,《扬州秋感》通过对历史人物、自然景象的描绘与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人生无常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永恒怀念。诗中融合了历史、自然与人文的多重意象,情感深沉,意境深远,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3)

潘镠(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顾茂伦先生

十载江城久未过,美人幽梦近如何?

著书岁月穷愁老,对酒湖山感慨多。

谊重延陵贻缟带,节高元亮卧烟萝。

还期鼓楫成良会,听取尊前《白石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出宣州过箬岭入歙州界遇雨

游子倦行役,攀折畏险阻。

宣歙尽山城,峰峦互撑拄。

从箐裹郡县,仄涧跨垣堵。

兹岭何岧峣,悬道通一缕。

峭壁插天门,裂石界地户。

泉奔脚下雷,风啸空中虎。

朗日眩神魂,旅人怯亭午。

况乎我独行,缥缈入云雨。

形式: 古风

扬州鹾署为董江都故居,署后有祠,遗井尚在,丁巳秋瞻谒感赋

邹鲁儒风湮,嬴秦强力逞。

苏张舌肆矛,申韩智设阱。

典籍付劫灰,仁义弃荒梗。

亭长马上来,功成亦侥幸。

苟且由萧曹,因循及文景。

卓哉江都相,晁贾非可并。

三策本《春秋》,反覆诫修省。

正谊与明道,功利所亟屏。

至今两庑祀,千秋日星炳。

管子霸者佐,思以富强骋。

官海始熬波,国用因不窘。

后世桑孔辈,锱铢收几尽。

淮南百万租,设使俾专领。

趋膻如蚁蝇,处浊同蛙黾。

谁令先生居,一朝作金矿。

我兹瞻荒祠,三叹中耿耿。

幸有遗井存,悠然自清冷。独来?寒泉,对之涤心影。

形式: 古风

夜饮阎再彭席上听孙良侯挝鼓歌

空堂昨暮闻疏雨,飒飒秋声满庭户。

可怜今夜露华中,明河碧汉还如许。

堂中烧烛夜宴客,有客酒阑起离席。

自言挝鼓声最豪,奋袖操槌将欲击。

欲击未击手徐低,坐上先教众乐齐。

众声杂作一声下,倏如蛰雷动春溪。

鼓声如雷手如电,须臾迸激飘飞霰。

管音何亮磬何幽,忽卷诸音联作串。

初听缓,襞裂一声回抱腕。

乍闻急,百万军中单骑入。

急复散,芦荻萧萧遍鸣雁。

散终促,悬崖万点乱喷瀑。

有时宫,海涛汹涌红日中。

有时商,凤皇九子鸣锵锵。

有时角,掷地兜鍪起舞槊。

有时徵,有时羽,徵如呜咽滩流水,羽如间关莺滑语。

五声都会鼓声中,低时能辨高能融。

直教上拂星斗乱,直教下彻井泉空。

仰看缺月银墙上,边风露草吹相向。

鼓声阑出画堂中,只觉天清与野旷。

于中能识鼓中神,扬桴击节旁无人。

渊渊沈沈有妙理,能动高云不动尘。

听君击鼓悲无那,好歇鼓槌来入坐。

自从惊起渔阳鼙,多少江山都入破。

二十年前日夜闻,野花沙草吊残军。

到今凝碧池头问,只有雷生曾报君。

客闻此言神欲夺,两手忽落双槌歇。

鼓声一止截众声,空里馀音犹恍惚。

耳边尚觉来阗阗,与君尽醉酒怀前。

开颜但为主人饮,今年欢会知何年。

劝君打鼓莫轻下,世无曹瞒安足骂?

主人纵有岑牟衣,不遇祢生未许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