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郭本的《结屋》诗,描绘了一座历经岁月积累而未完成的房屋,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深沉感慨。首句“贮木二十年”说明房子的建造计划已久,但“一屋未必就”暗示了工程的艰难和拖延。接下来,“风雨日薄蚀,土花起皴皱”形象地描绘了风雨侵蚀下的木料和墙壁,显示出时间的无情磨损。
诗人对于未能及时完成房屋感到遗憾,“捐弃弗忍言,黾勉始结构”,表达了他对放弃旧物的不舍和重新振作的决心。然而,“因循复三载,石雨穿寒溜”进一步揭示了拖延的后果,石头上的雨水渗透,暗示了房屋的破败。
“枯栋三两横,客来不敢留”描绘了房屋的荒凉,连客人都不愿逗留,反映出诗人生活的困顿。他反思自己的生活状态,“人生须盖藏,辗转事饤饾”,感叹人生艰辛,琐事繁多。
“握粟出经费,厨人生怨诟”描述了诗人为了生计而辛苦劳作,连家中的人都因此不满。最后,诗人以“自笑鸠为巢,未了先白首”自嘲,感叹自己像鸠鸟一样筑巢不易,还未完成就已年老。然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他的好友孙五郡辞官后选择简朴的生活方式,使得“休哉孙五郡,去官借车厩”,清白的名声得以留存。
结尾处,“至今清白声,犹不愧屋漏”是对孙五郡高尚品格的赞美,表示他的清廉名声即使在细微之处也经得起考验。整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寓言般地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和对清廉美德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