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黄鹄歌送别

天路来兮双黄鹄,云上飞兮水上宿。

抚翼和鸣整羽族,不得已,忽分飞。

家在玉京朝紫微,主人临水送将归。

悲笳嘹唳垂舞衣,宾欲散兮复相依。

几往返兮极浦,尚裴回兮落晖。

岸上火兮相迎,将夜入兮边城。

鞍马归兮佳人散,怅离忧兮独含情。

形式: 古风

翻译

天上的道路遥远,黄鹄成对地飞翔,时而在云间飞过,时而在水面歇息。
它们拍打翅膀和谐地鸣叫,整理着羽毛,但无奈之下,突然分开飞去。
家园在繁华的京城,主人站在水边,送别即将归去的我。
悲伤的笳声响起,舞衣低垂,宾客想要散去却又相互依恋。
在水边来回多次,直到夕阳西下。
岸边的灯火仿佛在迎接,夜晚降临,我将进入边城。
骑马归来,美人已散去,心中满是离别的忧虑和深情。

注释

天路:指天空之路,象征遥远的旅途。
黄鹄:大雁,这里象征伴侣或朋友。
羽族:鸟类的总称,此处指黄鹄的同伴们。
玉京:京城的美称,这里指长安或其他繁华的都城。
紫微:星名,古代常用来比喻帝王的宫殿。
裴回:徘徊,犹豫不决。
佳人:美丽的女子,这里指送行的人。
含情:充满情感,表达深深的思念和忧虑。

鉴赏

诗中的意境优美,充满了对自然的描绘和对离别之情的抒发。开篇“天路来兮双黄鹄,云上飞兮水上宿。”两句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天空与大地交融的画面,双黄鹄在天际自由翱翔,夜幕降临时,它们又在水边安然入睡。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观察,更寄寓着诗人对于高洁、自在生活状态的向往。

“抚翼和鸣整羽族,不得已,忽分飞。”这一段描绘了黄鹄之间和谐相处的情景,但即使是如此亲密无间的伴侣,也无法避免命运的离散,这里蕴含着诗人对于友情、亲情乃至于一切美好事物都难以长久的感慨。

“家在玉京朝紫微,主人临水送将归。”这两句透露出诗中人物的背景和身份,以及他们之间的情谊。主人家宅在仙境般的玉京,对紫微宫 朝拜,显示出其非凡的地位与尊贵。而主人亲自到水边为行者送别,更显得情深意长。

“悲笳嘹唳垂舞衣,宾欲散兮复相依。”这里的笳声不仅是音乐之美,更是离愁别绪的寄托。诗人通过这悲壮的声音表达了对即将离去的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几往返兮极浦,尚裴回兮落晖。”这一部分则描写了行者与送行者的多次反复告别,以及日光渐暮的景象。诗人通过这重复的动作和时间的流逝,强调了离别之痛楚。

“岸上火兮相迎,将夜入兮边城。”这里的描述转向了送行者在岸边燃起篝火以示方向与欢迎,同时也烘托出即将到来的夜晚和边城的寂寞。

“鞍马归兮佳人散,怅离忧兮独含情。”结尾部分,诗中的人物已经分别乘坐马匹返回各自的方向,而那位美好的人儿也随之消失在视野。诗人的心中充满了对这次别离的惆怅与忧愁,这份情感深藏不露,只能独自品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人物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场别离之中的悲欢交织。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诗人对于朋友、亲人乃至于一切美好事物的珍视,以及面对离别时内心深处的不舍与哀愁。这是一首充满了情感深度和意象丰富的送别之作,它让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那种跨越时空的离别之痛。

收录诗词(382)

王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任太乐丞。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名和字的由来。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字:摩诘
  • 籍贯: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
  • 生卒年:721年

相关古诗词

冬日游览

步出城东门,试骋千里目。

青山横苍林,赤日团平陆。

渭北走邯郸,关东出函谷。

秦地万方会,来朝九州牧。

鸡鸣咸阳中,冠盖相追逐。

丞相过列侯,群公饯光禄。

相如方老病,独归茂陵宿。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冬夜书怀

冬宵寒且永,夜漏宫中发。

草白霭繁霜,木衰澄清月。

丽服映颓颜,朱灯照华发。

汉家方尚少,顾影惭朝谒。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瓜园诗

余适欲锄瓜,倚锄听叩门。

鸣驺导骢马,常从夹朱轩。

穷巷正传呼,故人傥相存。

携手追凉风,放心望乾坤。

蔼蔼帝王州,宫观一何繁。

林端出绮道,殿顶摇华幡。

素怀在青山,若值白云屯。

回风城西雨,返景原上村。

前酌盈尊酒,往往闻清言。

黄鹂啭深木,朱槿照中园。

犹羡松下客,石上闻清猿。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白鼋涡

南山之瀑水兮,激石滈瀑似雷惊。

人相对兮,不闻语声。

翻涡跳沫兮苍苔湿,藓老且厚,春草为之不生。

兽不敢惊动,鸟不敢飞鸣。

白鼋涡涛戏濑兮,委身以纵横。

王人之仁兮,不网不钓,得遂性以生成。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