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太原王氏双节徵文启后

皇古重三纲,天柱地维共立极。

君臣父子夫妇互相联系,为我文化之发源,四五千年不相贼。

法穷而变固,有时不在纲纽尽破裂。

今何时兮,沧海横流,千里金堤决。

今何世兮,焚焬赫烈,昆冈一炬玉石无分别。

地维倾,天柱折。簧鼓万千人,裂冠毁冕澜翻舌。

四维一无存,那复言贞节?

嗟我神明胄,祸同猛兽烈。

卓哉野王有贤裔,不在须眉在巾帼。

于归太原王,门第称赫赫。

匝地黄巾来,祸如洪水逼。

巢覆无完卵,夫为贼所磔。

淋漓碧血惨模糊,斯时对之心如剨。

随夫到黄泉,谁与存宗祏?

忍死待须臾,谁与诉肝膈。

立嗣有后一生心,五十八年驹过隙。

发虽苍,心常赤。

赫兮门楣光复光,继起更有闺中杰。

太原王,南阳叶,丝萝缔,两情惬。

夫婿无命欲何如,玉楼忽赴修文牒。

从此首飞蓬,膏沐不复泽。

揽镜泪如麻,呻吟卧床席。

手掣并剪断青丝,门掩秋风纑夜辟。

虽无子,犹有侄。

郑重蒸尝殷付托,抚之十年如一日。

欲迪前人光,赖有后人哲。

泷冈表,舍人书,后人览之欷歔绝。

哑哑念慈乌,中心悲郁结。

匍匐述哀辞大府,叩求营绰楔。

快哉东海公,准予褒扬无齮龁。

呜呼,百年富贵如浮云,惟此芳名耿不灭。

视彼犬羊俦,能无天渊别。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题太原王氏双节徵文启后》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夏子麟所作,以太原王氏双节(即两位守节不嫁的女性)的故事为背景,表达了对忠贞节操的赞美和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

诗中首先描绘了古代社会对“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重视,强调了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关系是中华文化的基础,历经数千年而不衰。接着,诗人通过“法穷而变固”的转折,指出在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秩序可能出现动摇,道德规范受到挑战。

随后,诗人描述了社会动荡的场景,如“沧海横流”、“千里金堤决”、“焚焬赫烈”、“昆冈一炬”,形象地展现了战乱、灾难带来的破坏,以及道德沦丧的景象。通过“地维倾,天柱折”等比喻,暗示了社会结构的崩塌。

诗中特别提到“四维一无存”,即社会的四个基本价值支柱(礼、义、廉、耻)全部崩溃,使得“贞节”这一传统美德失去了立足之地。诗人感叹于这种道德滑坡的现象,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忧虑。

接着,诗人赞扬了太原王氏家族中的女性成员,尤其是那些在家庭遭遇不幸时仍坚守节操的女性,如“卓哉野王有贤裔,不在须眉在巾帼”。这些女性在面对家庭危机时,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体现了女性的智慧和勇气。

诗中还提到了太原王氏家族与南阳叶氏家族之间的联姻,以及家族成员间的深厚情感。然而,当丈夫不幸离世后,妻子们选择追随丈夫至黄泉,表现出对爱情的忠诚和对家族荣誉的守护。

诗人通过描写太原王氏家族的故事,不仅颂扬了女性的节操和忠诚,也反映了对社会道德沦丧的深刻反思。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这些女性及其家族精神的敬仰,并希望他们的故事能够激励后人,保持高尚的道德品质,不受世俗的侵蚀。

整首诗语言生动,情感丰富,通过历史故事的叙述,展现了诗人对于道德、忠诚与爱情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品质的向往和追求。

收录诗词(58)

夏子麟(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壬申仲春之朔,为太师母张母王太夫人荣窆之期。敬成五古两章,以志哀悼,并慰师母及冠春亮吉赞衡诸弟(其一)

忆在己庚岁,问字叩瑶碧。

同志三四人,后先趋讲席。

惟夫子哂之,壹录弟子籍。

举以告萱帏,心许意更怿。

谓文字有缘,讲习资廲泽。

我性最庸愚,才短文尤啬。

青眼误加推,相许外形迹。

课读进兰孙,传经开石壁。

忽忽二十年,此意那可释。

形式: 古风

壬申仲春之朔,为太师母张母王太夫人荣窆之期。敬成五古两章,以志哀悼,并慰师母及冠春亮吉赞衡诸弟(其二)

我师天下雄,奇气远尘俗。

被服儒者俦,期为苍生福。

曰矿曰沙田,慷慨筹之熟。

中道忽摧殂,冤沈抑何毒?

茫茫大江濆,凄风摇慈竹。

思子痛登台,老泪挥簌簌。

绕膝赖孙曾,蔗境备五福。

昂首各青云,天衢骋骅騄。

树德百年长,口碑非我独。

形式: 古风

辛酉腊月,依韵和啸园赠别之作

又值残冬候,骊歌唱晚天。

萍踪同散聚,蟾魄几亏全。

定远嗟投笔,龙门慨执鞭。

絮飘茵溷异,多半是前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题无锡荣承馀堂四并头莲图后

荣子贻我玉版笺,中著金萤妙相莲。

莲花世界亿万千,胡为乎此独喧传。

翳维星缠某岁年,奇葩忽放花联翩。

一萼两萼三四萼,开从左右相后先。

此岂关于地气偏,亦非系从雨露全。

同胞厚谊出性天,祥徵瑞应不踵旋。

并头莲,并头莲,出于淤泥濯清涟,昔由耳闻今目前。

滋养由元气,培植自心田。

尔根来自玉井千刃太华巅,移植汪洋万顷笠泽之湖边。

吴苑江子今之贤,题词首唱意拳拳。

吁嗟乎,燃萁煮豆泣相煎,荆树忽萎家道颠。

几人能咏常棣篇,起视此莲色倍鲜。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