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啼序.蘋风送凉,荷露成泪,青女晨妒,素妃夜愁,翠芰红莲,飘零欲尽矣。爰拈梦窗体,并用原韵赋之,以悼秋魂

香堤紫骝何处,剩愁痕沁水。

短亭外,暮雨筝篷,烛花低颤凉蕊。

对拥被、鸾双倚镜,蟾孤生怕啼妆坠。

正金茎捧露,和盘托出秋思。

扇帕题诗,灯船载酒,有调冰公子。

待湘簟、卷尽云悰,鸳边旧恨应至。

问情丝、为谁断续,尚缠绵、粉郎纤指。

莫悤悤,负了当时,脸情眉意。琼娘暗泣。

向柔乡伴夜无寐。

漫赢得、钿床梦醒,珊屏酒醒,万点秋魂,销成铅泪。

绛绡轻剪,绀纱低护,相逢别浦频倾盖,解明珰、也似羞憔悴。

莲房绿小,知他一寸回肠,苦在个侬心里。

霓裳舞破,自别珠宫,料怨红颦翠。

还怕是、真妃旧袜,化作行云,又被西风,梦中吹起。

闲鸥冷眼,曾窥影事,闹红单舸菱唱杳,抖荷衣、独把霜阑倚。

等闲写尽龟兹,淼淼横波,相思一纸。

形式:

鉴赏

这首词以“莺啼序”为词牌,描绘了一幅秋日凉意浓厚、荷花凋零的凄美景象,融入了易顺鼎个人的情感寄托。词中通过“香堤紫骝”、“短亭暮雨”、“筝篷烛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落寞与哀愁的氛围。主人公在对镜自怜,担忧妆容憔悴,表达了深深的孤独与思念。

“金茎捧露”、“秋思”、“湘簟云悰”等词句,寓言了秋意的浓郁和情感的深沉。扇帕题诗、灯船载酒的场景,暗示着往昔欢愉时光的消逝,而“冰公子”则可能象征着远方的爱人或记忆中的美好。接下来,“琼娘暗泣”、“钿床梦醒”等描绘了主人公在梦境与现实之间的挣扎,以及无法排遣的愁绪。

词的后半部分,情感更加细腻,通过“莲房绿小”、“霓裳舞破”等意象,表达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和失落。结尾处,“闲鸥冷眼”、“闹红单舸”等画面,反映出主人公的孤独与寂寞,以及对过去的深深怀念。

整体来看,易顺鼎在这首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笔触,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词人对于秋日情感的独特感受和表达。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浣溪沙

修到文箫不羡仙。镜鸾双影瘦花前。

东风吹梦堕蘅烟。

篴语夜飘香雪海,琴心秋冷碧云天。

凤巢西隔路三千。

形式:

玉京谣.君特昔谱此词,有客燕飘零之感,余则江关倦旅,万绪悲秋,按律寻声,凄怀殆相倍矣

凉意嵌鸳被,金井吟蛩,又唤秋魂起。

倚树无眠,玉阶风露如水。

问今夜、听雨江南,有几个、飘零才子。还料理。

秋词半箧,腻尘盈纸。帕绫写尽相思字。

向人间、但感纨忏绮。卖药文箫,凤云春隔千里。

甚青天、碧海年年,消不得、泪蟾枯死。愁未已。

寻梦一灯蕉底。

形式:

琐窗寒.楚江暝宿舟中,闻按歌声

泪尾弹潮,眉心拥岫,短篷江上。

红桥画舫,曾听杜娘秋唱。

到而今、青衫未乾,盟鸥学得飘零样。

似小楼听雨,残筝短烛,梦昏罗帐。事往。成惆怅。

又换了年时,卖花门巷。蘋洲打桨,剩有冷鸳堪傍。

那知人、吹瘦玉箫,情天老去秋无恙。

但舞枫、一叶题红,带愁遮断港。

形式:

齐天乐.别陈伯严

蘋湾打桨归来晚,相逢旧鸥俱老。

剩墨题笺,残衫换酒,一样飘零怀抱。绿眉凋早。

又蝶病花前,蝉悽树杪。

凉入西楼,故人独夜梦魂悄。

几回剪灯留话,甚卖花门巷,生遍秋草。

笛眼肥烟,琴心瘦雨,中有别愁多少。词仙去了。

问谁与商量,吟秋碎稿。候馆无眠,暗蛩啼到晓。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