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窗寒.楚江暝宿舟中,闻按歌声

泪尾弹潮,眉心拥岫,短篷江上。

红桥画舫,曾听杜娘秋唱。

到而今、青衫未乾,盟鸥学得飘零样。

似小楼听雨,残筝短烛,梦昏罗帐。事往。成惆怅。

又换了年时,卖花门巷。蘋洲打桨,剩有冷鸳堪傍。

那知人、吹瘦玉箫,情天老去秋无恙。

但舞枫、一叶题红,带愁遮断港。

形式:

鉴赏

这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词人在楚江暮宿舟中的情景,通过泪滴、短篷、红桥画舫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凄美的画面。"泪尾弹潮,眉心拥岫"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仿佛泪水融入江水,眉头紧锁如山峦。"青衫未乾,盟鸥学得飘零样"则寓言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与鸥鸟为伴,生活艰辛。

"小楼听雨,残筝短烛,梦昏罗帐"引用了经典的意境,将词人的梦境与现实交织,营造出一种落寞与怀旧的情绪。"事往,成惆怅"直接点明了词人对过去的感慨和失落。随着时间的流逝,"又换了年时,卖花门巷"暗示着人事变迁,昔日繁华不再。

"蘋洲打桨,剩有冷鸳堪傍"进一步渲染了孤独的氛围,只剩下冷清的鸳鸯相伴。"吹瘦玉箫,情天老去秋无恙"表达了词人对爱情的执着和岁月无情的感叹。最后,"舞枫、一叶题红,带愁遮断港"以枫叶和红字寓言离别之苦,愁绪如枫叶般遮蔽了前方的道路,形象地传达了词人深深的忧郁和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词人晚年的孤独与沧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齐天乐.别陈伯严

蘋湾打桨归来晚,相逢旧鸥俱老。

剩墨题笺,残衫换酒,一样飘零怀抱。绿眉凋早。

又蝶病花前,蝉悽树杪。

凉入西楼,故人独夜梦魂悄。

几回剪灯留话,甚卖花门巷,生遍秋草。

笛眼肥烟,琴心瘦雨,中有别愁多少。词仙去了。

问谁与商量,吟秋碎稿。候馆无眠,暗蛩啼到晓。

形式:

高阳台

萍海鸥踪,桂宫蟾约,十年吹瘦琼箫。

载酒春情,闹红曾泛吴桡。

尊前漫写飘零意,怕潘郎、青鬓先凋。

镇无聊、水阁凉生,梦雨潇潇。

银筝语涩湘弦雁,甚懒云遮尽,旧日蘅皋。

燕去楼空,倩魂悽断谁招。

西风暗换摩登劫,便花天影事都消。

又魂销、一寸秋心,绿上芭蕉。

形式:

贺新凉

瘦马行秋遍。镇悤悤、庾郎愁老,长卿游倦。

回首秦楼箫声冷,锦瑟华年一箭。

料衫上、舞红都变。

宿酒醒时嘶骑晓,记绿杨残月江南岸。

春去也,杜鹃唤。缃桃谢后歌尘散。

枉逢人寻消问息,断鸿难倩。

辜负萧娘临歧语,薄命累侬书剑。

更休赋、梨花秋苑。

凉到天涯双鬓影,笑西风也自飘零惯。

又吹落,碧云片。

形式:

满江红(其一)

天际孤云,比倦客、心情更懒。

镇霜娥、夜鸣刀尺,翠芜催剪。

秋色西来砧杵急,春明北望觚棱远。

只难忘、江上旧鸥盟,蘋花晚。题柱志,成依黯。

登楼赋,添悽惋。又黄花开到,天涯池馆。

待送孤鸿鬼雪碛,曾骑匹马穿云栈。

问秋心、一片在谁家,吹芦管。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