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稚子出前溪

霜敛万壑净,钟鸣空楚山。

夕阳当我沈,风烟迫梅残。

西岭月未上,数峰深作寒。

枝间鸟竞赴,亦复循溪还。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凄凉的冬日山水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霜后的山川之美,以及夕阳西下时分的静谧与苍凉。

首句“霜敛万壑净”,开篇即点明了环境的清冷与纯净,霜的凝结使得千山万壑都显得格外宁静。接着,“钟鸣空楚山”一句,通过远处寺庙的钟声,进一步渲染了这份空灵与寂静,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悠扬的钟声所笼罩。

“夕阳当我沈,风烟迫梅残。”这两句描绘了夕阳即将沉没的景象,天边的余晖与地上的风烟交织在一起,给即将凋零的梅花增添了几分悲凉。夕阳的沉落与风烟的缭绕,不仅勾勒出一幅动态的画面,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西岭月未上,数峰深作寒。”月亮还未升起,夜幕降临,几座山峰在夜色中显得更加孤寂寒冷。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白天的生机与夜晚的寂静进行对比,突出了自然界的变换与生命的轮回。

最后,“枝间鸟竞赴,亦复循溪还。”鸟儿在枝头争先恐后地飞来飞去,似乎在寻找归宿,最终又沿着溪流返回。这一场景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暗含了对生命旅程的思考,无论是飞翔还是回归,都是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生命哲理的深刻思考,既有视觉上的美感,也有心灵上的触动。

收录诗词(339)

汪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初文学家。又号龙溪。汪谷之子。先世籍贯婺源,后移居饶州德兴(今属江西)。早年曾向徐俯、韩驹学诗,入太学,喜读《春秋左氏传》及《西汉书》。崇宁二年(1103)进士,任婺州(今浙江金华)观察推官、宣州(今属安徽)教授、著作佐郎、宣州(今属安徽)通判等职。《全宋词》录其词4首

  • 字:彦章
  • 号:浮溪
  • 籍贯:饶州德兴(今属江西)
  • 生卒年:1079~1154

相关古诗词

同张昌时宿高明寺

幽卧不知觉,窗悬寒日初。

矧伊夜来雨,溪声到吾庐。

故人挽我出,忽枉天际书。

跻险敢自休,青山转篮舆。

相逢竹间寺,共撷园中蔬。

残僧谁在亡,奄忽十载馀。

茗果话畴昔,新晴报钟鱼。

东雷亦已鸣,百草苕颖舒。

奈何与之子,齿发日夜疏。

眷此不能发,牵衣更踌蹰。

明朝各回首,世事将焉如。

形式: 古风

孙益远试归堕车败面已而荐书至作诗戏之以送其行

羊公作三公,政办一肱折。

功名方鼎来,讵叹养生拙。

孙郎少奇伟,面满若霜月。

胡为忽颠隮,有物食之缺。

宁非造物意,怪子卧岩穴。

长年脸边红,漫自供酒缬。

顾令冠盖底,未省识此杰。

何妨暂相顾,一访唐举决。

朝来清镜里,黄色两眉彻。

居然万马群,老骥已超绝。

聊将钓竿手,遮日向西阙。

琼林风帽稳,醉度樱笋节。

从渠关宴上,儿女笑鬷蔑。

谁能为公豪,玉瑑挥作雪。

形式: 古风

徽州班春古岩寺呈诸僚友

揆日奉明诏,班春出孤城。

和风递鼓鼙,细雨迷旆旌。

渺渺度阡陌,溪山照人明。

幽花不孤芳,好鸟相应鸣。

陇麦已争秀,畦秧亦微萌。

食新知有期,及我凋瘵氓。

古寺依绝壁,林端列飞甍。

残僧四五人,静若无所营。

石室广百肘,嵌空自天成。

泉甘与茶宜,就挹岩下清。

伏槛肆遐瞩,归云入檐楹。

数农前致辞,貌野意则诚。

兹幸枉冠盖,使君岂无情。

频年苦饥虚,奚用恤此生。

守昔在闾里,先畴每躬耕。

起家三绝馀,谬忝符竹荣。

无术布宽大,低头愧鳏茕。

愿言同抚绥,永绝愁叹声。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阻溪涨宿诸暨县上省院

暑湿倦行役,依投得禅关。

空堂纳清风,坐见香霏还。

积水共天远,高僧与云闲。

传闻扁舟人,宿昔庐兹山。

姝者已千载,诸峰高烟鬟。

当时功名成,止在谈笑间。

今岂无国士,宸游一何艰。

凭高望行朝,小雨犹斑斑。

形式: 古风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