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台城

春草茫无际,春禽若有情。

披荆问往迹,知是古台城。

野花惨不发,愁云四际平。

鸨鸭唼废沼,老桧作鬼声。

离宫三十六,一一巢鼯鼪。

台前古寺暮,施食坐老僧。

吴翁死不饿,受粒先众生。

兴亡古所有,有泪莫同倾。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台城的探访与感慨。首句“春草茫无际”,以广阔的春草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辽阔而寂寥的氛围。接着,“春禽若有情”一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春天的鸟儿以情感,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和情感的丰富性。

“披荆问往迹,知是古台城。”诗人亲自穿越杂草丛生之地,探寻古迹,表现了他对历史的追寻和对过往的怀念。接下来的“野花惨不发,愁云四际平”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沉重、哀愁的气氛,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鸨鸭唼废沼,老桧作鬼声”描绘了荒废的沼泽中鸨鸭觅食的情景以及老桧树发出的凄厉声响,进一步强化了荒凉、衰败的意境。这些细节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变迁,也隐喻了社会的沧桑变化。

“离宫三十六,一一巢鼯鼪”一句,通过列举数字“三十六”,强调了台城曾经的繁华与辉煌,而如今却只剩下鼯鼠、蝙蝠等动物栖息其中,对比强烈,令人感慨万千。

“台前古寺暮,施食坐老僧”描绘了夕阳下的古寺,老僧静坐施食的场景,既有宁静祥和之感,又蕴含着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思考。

最后,“吴翁死不饿,受粒先众生”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者的敬仰之情,吴翁在生死存亡之际,优先考虑众生的福祉,这种高尚的品德令人钦佩。

“兴亡古所有,有泪莫同倾”则是对历史兴衰的深刻反思,提醒人们不应为一时的得失而过分悲伤或欣喜,应以更广阔的历史视野看待事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台城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辉煌与现今衰败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兴衰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8)

徐阳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山居喜晴

积雨晓来霁,便若物候好。

碧沾山觜岚,翠润溪脚草。

无心乍卷云,有时忽啼鸟。

蚕眠桑子肥,麦熟雉儿饱。

舂响烟外村,渔唱芦中岛。

扶筇偶出门,遥光澹渺渺。

形式: 古风

空田行

空田十月净如扫,牛背斜阳立孤鸟。

绿竹篱边白板扉,一道炊烟出林杪。

寒鸦阵阵风蓬蓬,崦西村头霜叶红。

隔溪嘎轧水禽起,渔歌声霭暮山紫。

形式: 古风

托宿鹅鸭村家

泥沙满面尘扑首,两日路作一日走。

地冥天长暝色催,乱山缺处是村口。

村翁见我偶停鞭,便著延至茅堂前。

四壁虽贫无大厦,犹胜潦倒穷途边。

更命家人款远客,网得鲤鱼长一尺。

老瓦盆浮雪蚁香,折脚铛煮霜蟹赤。

敬客还恐扰客眠,教儿今夜莫打麦。

明发饭罢送出村,为言直北过竹墩。

沿江再觅便船渡,顷刻可到县西路。

形式: 古风

苏小墓

数声花豸垂杨外,水声决决鸣幽濑。

春深花落迷孤坟,蔓草犹疑拂裙带。

桥南桥北竹如烟,小魂卧处亦千年。

十三吴姬荡轻楫,爱向西陵唱桃叶。

唱入重台应动心,心心化作孤飞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