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寓武信二首(其一)

前时布谷鸣,早种不入土。

翻然变阴沴,两旬作淫雨。

半夜水齧堤,一决不及禦。

贫民无灯火,下床已没股。

晓登树杪呼,出没见屋膂。

舟车或幸灾,桂玉岂易煮。

天数苟有定,民患谁适与。

我穷一席地,此忧岂暇汝。

为汝愁天公,闭户不欲语。

形式: 古风

翻译

先前布谷鸟鸣叫,早种作物不应迟疑。
天气突然转阴湿,连续二十天成了大雨。
半夜洪水冲刷堤岸,一旦决堤无法抵挡。
贫苦人家没有灯火,起床后水已没过大腿。
清晨我爬上树梢呼唤,房屋在水中时隐时现。
富人或许庆幸灾祸,但金银珠宝怎能轻易煮食。
天命如果注定如此,百姓的苦难又该向谁诉说。
我自身贫困仅有一席之地,哪有闲暇顾及这些忧虑。
我为你忧虑上天,紧闭门窗不愿多言。

注释

布谷:一种鸟,春季鸣叫提醒播种。
阴沴:阴湿的天气。
两旬:二十天。
淫雨:连绵的大雨。
齧:咬,这里指洪水冲刷。
禦:防御。
灯火:照明的灯火。
没股:水没过大腿。
树杪:树梢。
屋膂:房屋的主体部分。
桂玉:贵重的桂皮和玉石。
煮:烹煮。
天数:天命。
民患:百姓的苦难。
一席地:简陋的居所。
暇:空闲。
天公:老天爷。
闭户:关闭门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洪灾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诗人通过对自然灾害的描述,抒发了对受灾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忧虑。

“前时布谷鸣,早种不入土。”开篇即点明时节,春播之际,本应是农事最忙碌的时候,但却遭遇了洪水。由于种子未及撒下,便已被洪水淹没,这表明灾害来得猝然且猛烈。

“翻然变阴沴,两旬作淫雨。”这里写出了天气的突变和连绵不绝的暴雨,从而引发了大水。这段文字描摹出自然界的剧烈变化,以及这变化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严重威胁。

“半夜水齧堤,一决不及禦。”洪水在半夜突然冲垮了河堤,迅猛的水流不给人任何逃生的机会,显示了灾害的毁灭性和紧迫性。

“贫民无灯火,下床已没股。”受灾的贫民家中连照明用的灯火都没有,更遑论其他救助,人们在洪水中的困境可见一斑。诗人对他们的处境感到深切的同情和哀伤。

“晓登树杪呼,出没见屋膂。”灾后的景象,人们早晨攀援着树枝呼救,而房屋只露出屋脊,展示了洪水带来的破坏之严重。

“舟车或幸灾,桂玉岂易煮。”这里隐喻着即便是富贵之家(以桂玉比喻)的财产,也在这场灾害中难逃损失,表达了对灾情的无奈和哀叹。

“天数苟有定,民患谁适与。”诗人质疑天命是否已定,又或是指灾害是否有人为因素。同时也反问在这场灾害中,人民的苦难究竟该由谁来承担和解决。这不仅表达了对受灾民众的关切,也流露出诗人对于天命与人事之间关系的困惑。

“我穷一席地,此忧岂暇汝。”最后,诗人表明自己虽然身处贫困,只有一席之地,但对于这场灾害所带来的忧虑和烦恼,却是无尽的。这也反映了诗人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为汝愁天公,闭户不欲语。”结尾,诗人因为受灾者而感到深深的忧虑,甚至连门都不愿意出入,不想与外界交流,这种心境体现了诗人对灾害影响下的深切哀思和无言的悲痛。

收录诗词(518)

李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相关古诗词

大雨水忧三堰决坏且念吾挺之在病无与共此忧者因走笔为问四首(其四)

君今已作十日病,我去颇觉三秋迟。

俸钱不来水破灶,君自不饱我忍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大雨水忧三堰决坏且念吾挺之在病无与共此忧者因走笔为问四首(其三)

人道西山有龙穴,雷霆动江二水深。

龙仙且莫坏我堰,我堰一决人陆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大雨水忧三堰决坏且念吾挺之在病无与共此忧者因走笔为问四首(其二)

淫雨不止已及月,扊扅供衅无宿烟。

池蛙齐声振鼓吹,苔藓一色堆金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大雨水忧三堰决坏且念吾挺之在病无与共此忧者因走笔为问四首(其一)

秋夏之交天雨水,水来不少热更多。

火光焰焰毒人肺,不惜一湿倾天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