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杉

小杉高丈馀,体直立还孤。

任过千年雪,应无一节枯。

鬼狂从发解,龙长怕鳞粗。

怪状春宁笑,清声月所娱。

地终存古气,景合在仙图。

不作明堂用,良工莫厚诬。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翻译

小杉树高过丈余,笔直挺立显得孤独。
任凭千年积雪覆盖,也不会有一节枯萎。
鬼魅般的狂风无法撼动,龙的长身怕的是鳞片太粗糙。
即使形状奇特,春天也无人嘲笑,唯有清脆的声音月下自得其乐。
大地始终保有古老的气息,这样的景象适合画入仙人图中。
它并非殿堂的装饰,技艺精湛的工匠不应过分贬低它的价值。

注释

小杉:一种高大的树木。
孤:孤独,孤立。
千年雪:经年累月的积雪。
一节枯:一根树枝枯萎。
鬼狂:形容狂风猛烈。
发解:吹拂而过。
龙长:龙的身躯。
鳞粗:鳞片粗糙。
怪状:奇特的形状。
春宁笑:春天不会嘲笑。
清声:清脆的声音。
月所娱:在月下自得其乐。
古气:古老的气息。
仙图:仙人的画卷。
明堂:殿堂。
良工:技艺高超的工匠。
厚诬:过分贬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通过对小杉树的刻画,展现了作者对于坚守本真、不随波逐流的赞美之情。诗中“小杉高丈馀,体直立还孤”表达了小杉挺拔独立的形象,即使在严寒千年积雪的考验下,它依然能保持生机,不枯萎。这是作者对于坚韧不拔、独自抗争之精神状态的一种写照。

“鬼狂从发解,龙长怕鳞粗”则描绘了小杉在恶劣环境中仍能保持其特性,不被外界所侵蚀。它既非妖异鬼怪,也非世俗的所追求,更无需恐惧内心之变化。这是对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的一种颂扬。

“怪状春宁笑,清声月所娱”则表达了诗人面对这棵小杉时的心境。它在春天的宁静中发出了笑声,好像在欣赏着夜晚明净的月光。这既是自然之美,也反映出诗人的心灵之美。

“地终存古气,景合在仙图”则将小杉与大自然、甚至超自然的境界联系起来,表达了它所承载的永恒不变和神秘感。小杉就像是一幅画中永远定格的景象,承载着岁月沉淀下来的古老气息。

“不作明堂用,良工莫厚诬”最后则强调了小杉虽然质朴无华,但它所蕴含的精神价值是任何工匠技艺都无法比拟的。诗人通过这一点,再次肯定了小杉那种超越物质、不随世俗浮沉的独特之处。

总体来看,这首诗是一种意境的构建,通过对一棵小杉树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坚守自我、独立于世俗之外的精神追求。它既是对自然之美的一种颂扬,也反映出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超脱。

收录诗词(338)

李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 字:泰伯
  • 号:盱江先生
  •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 生卒年:1009—1059

相关古诗词

书楼夏晚

地僻无他管,楼危有剩凉。

远流通越派,残日共秦光。

鸟道顽云黑,人家病叶黄。

高情梦箕颍,閒景画潇湘。

山药香多桂,渔歌浊少商。

太平知可喜,何者是簪裳。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同徐殿丞游麻姑山陈屯田闻之以诗见寄次韵第一首

良友嗟尘网,相期物外游。

求珠非赤水,不死是丹丘。

机上麟交擗,樽中蚁乱浮。

仙家一度醉,人世几千秋。

药气多留鼎,茶香细出瓯。

尧人方旷荡,容易学巢由。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闷书

行行四月晦,絺绤未能裁。

天气疑无定,春寒恐再来。

袭衣从汗浃,交扇取风回。

野秀深成黑,炉薰冷作媒。

年高情已淡,俗薄意多猜。

李杜今何在,芳樽谁与开。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送知县苏秘丞移英州

大邑曰南城,唯君治道行。

何曾设钩距,到底是聪明。

鼎在神奸伏,鹰来鸟雀惊。

诈穷多自笑,刑重亦知平。

府史如廉士,农桑学颂声。

在官嗟不久,丕绩已垂成。

岭路当过庾,州图喜得英。

远人天与幸,弊俗日将清。

游刃非无地,抟风别有程。

上心应寤寐,彝器待书名。

形式: 排律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