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前鸣玉

碧云初敛画檐空,何处飞琼向晚风。

破霭声疏寒寂寂,步虚人迩夜匆匆。

烧残银烛寐不得,滴尽铜壶兴未穷。

清影依稀珠箔外,二三竿竹月明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檐下的一幅宁静而略带凄凉的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视觉、听觉和内心感受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

首句“碧云初敛画檐空”,描绘了天空中云彩渐散,画檐之下一片空旷的景象,为整幅画面奠定了静谧的基调。接着,“何处飞琼向晚风”一句,通过想象中的“飞琼”(可能指飘落的雪花或轻盈的云朵)在晚风中飘舞,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同时也暗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破霭声疏寒寂寂,步虚人迩夜匆匆”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氛围。破晓的晨雾逐渐消散,声音稀疏,环境显得格外寒冷而寂静。步虚人(可能指的是道士或修行之人)在夜色中匆匆走过,与周围的环境形成对比,增添了时间流逝的紧迫感。

“烧残银烛寐不得,滴尽铜壶兴未穷”则展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与挣扎。银烛燃尽,却难以入眠,铜壶滴水,却仍沉浸于某种情感或思绪之中。这种状态反映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情绪,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某种理想或情感的执着追求。

最后,“清影依稀珠箔外,二三竿竹月明中”描绘了一幅月光下的竹林图景,清幽的月光照亮了竹林,人物的影子在竹叶间若隐若现。这一场景既美丽又略带孤独,与前面的描述相呼应,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略带忧郁的氛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深度和哲学思考的夜晚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544)

赵完璧(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晓钟

晓钟不异夜来鸣,昏晓相催合自惊。

曙色微茫分宿霭,年光断送向残更。

长鲸殷起风尘思,短发徐添雪刺明。

老懒无妨停午卧,匆匆莫误凤楼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代人送同年推刑泉州

风云万里觏仙才,何事春深白鹢开。

瀛沼凤鸾今在简,炎荒雀鼠会看摧。

马蹄晓送黄梅雨,羊角秋生翠柏台。

官柳斜晖无可赠,民情此日正堪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冬日过双塔僧寺

漠漠风霾白日黄,浮屠系马慕清光。

画廊烟静鱼声歇,宝塔云中铁韵长。

双鬓尘凝怜俗状,满怀机扰断愁肠。

衰年苦为微官缚,白社风流讵可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都城冬夜不寐感怀

雪霁清宵迥未明,宫城漏结断寒更。

鸣风窗纸惊残梦,如水衾稠冷宦情。

三径已荒人未去,尺书久滞雁无声。

衰年犹自甘勤动,升斗如何不解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