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蝉寄朐山孙明府

忽听新蝉发,客情其奈何。

西风起槐柳,故国阻烟波。

垄笛悲犹少,巴猿恨未多。

不知陶靖节,还动此心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忽然听到新生的蝉鸣,旅人的情感该如何寄托?
西风吹过槐树和柳树,故乡被烟波阻隔在远方。
田野上的笛声虽然悲伤,但比起巴蜀的猿猴哀鸣,还不算太多。
我不禁想知道,陶渊明那样的隐士,是否也会有这样的心境呢?

注释

忽听:突然听见。
新蝉:新生的蝉。
客情:旅人的感情。
奈何:怎么办。
西风:秋风。
起:吹起。
槐柳:槐树和柳树。
故国:故乡。
阻:阻挡。
烟波:水汽和波纹,象征遥远。
垄笛:田野上的笛声。
悲犹少:悲伤的程度还不算深。
巴猿:巴蜀地区的猿猴。
恨未多:哀愁还未到极点。
陶靖节:陶渊明(字靖节)。
还动:是否还会触动。
此心:这种情感。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中的《听蝉寄蜀山孙明府》,通过对蝉鸣声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首句“忽听新蝉发”,捕捉到了初闻蝉鸣的声音,显示出诗人敏锐的情感和细致的观察力。

“客情其奈何”一句,则直接流露出了诗人的寂寞与无奈,这种感情在异乡他乡的游子身上尤为常见。诗中的“西风起槐柳”,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增添了一份凄清感,好像那西风和摇曳的槐柳都在诉说着诗人的哀愁。

接下来的“故国阻烟波”更是深化了这种离别之情。这里的“故国”,既指的是诗人心中的家园,也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归宿。然而,这个“故国”却被“烟波”所隔绝,增添了一份遥不可及的哀伤。

在后两句中,“垄笛悲犹少,巴猿恨未多”,诗人通过对古代乐器和地方特产的提及,表达了自己对于过往文化和自然环境的怀念。这种怀旧之情,既是对美好记忆的缅怀,也包含着对当前境遇的不满。

最后,“不知陶靖节,还动此心么”,诗人通过引用陶渊明的高洁品格和隐逸生活,表达了自己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同时也在询问自己的内心是否还能像陶靖节那样保持一份超然物外的心境。这不仅是对自我的反省,也是对未来生活态度的一种期待。

收录诗词(310)

李中(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 字:有中
  • 籍贯:江西九江

相关古诗词

怀王道者

闲思王道者,逸格世难群。

何处眠青嶂,从来爱白云。

酒沽应独醉,药熟许谁分。

正作趋名计,如何得见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怀旧夜吟寄赵杞

长笛声中海月飞,桃花零落满庭墀。

魂销事去无寻处,酒醒孤吟不寐时。

萱草岂能忘积恨,尺书谁与达相思。

悠悠方寸何因解,明日江楼望渺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怀庐岳旧游寄刘钧因感鉴上人

昔年庐岳闲游日,乘兴因寻物外僧。

寄宿爱听松叶雨,论诗惟对竹窗灯。

各拘片禄寻分别,高谢浮名竟未能。

一念支公安可见,影堂何处暮云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投所知

孤琴尘翳剑慵磨,自顾泥蟠欲奈何。

千里交亲消息断,一庭风雨梦魂多。

题桥未展相如志,叩角谁怜宁戚歌。

唯赖明公怜道在,敢携蓑笠钓烟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