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寄子思以代别

南北蹉跎成两翁,悲欢邂逅笑言同。

全家欲出岭云外,匹马肯寻山雨中。

趋府折腰嗟踽踽,听泉分手惜匆匆。

寄声但有加餐饭,才业如君岂久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南北奔波我们都成了老翁,悲欢交错时笑语相同。
全家渴望走出山岭之外,只身却愿在雨中寻踪。
为官低头叹息孤独,告别朋友倾听泉水声匆匆。
只希望你能保重身体多吃饭,像你这样的才情怎会长久困顿。

注释

南北:指代南方和北方,这里可能象征人生的经历和地域。
蹉跎:形容时间的流逝或岁月的蹉跎。
两翁:两个老人。
悲欢邂逅:不期而遇的悲伤和欢乐。
全家:全家人。
岭云外:山岭之外,比喻远方。
匹马:单独一匹马,象征独自一人。
趋府:前往官府任职。
折腰:鞠躬尽瘁,形容为官辛苦。
踽踽:孤独的样子。
听泉:借景抒情,倾听泉水声以寄托离别之情。
分手:离别。
加餐饭:多吃饭,关心对方生活。
才业:才能和事业。
岂久穷:怎么会长久贫困。

鉴赏

这首诗是王安石的《奉寄子思以代别》,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才华横溢者的赞赏。全诗语言流畅,意境幽雅,充满了对自然美景与人生况味的细腻描绘。

首句“南北蹉跎成两翁”通过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岁月的变迁和友情的不易。接着,“悲欢邂逅笑言同”则描写了诗人与友人的相处之乐,无论是悲伤还是欢愉,都能共享其中。

“全家欲出岭云外,匹马肯寻山雨中”一句,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不畏艰险,只为寻找心中的理想。这里,“匹马”象征着独立不羁的精神状态。

“趋府折腰嗟踽踽,听泉分手惜匆匆”两句,则通过对官场琐事和自然景观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世俗束缚的无奈以及对时光易逝的珍惜。

最后,“寄声但有加餐饭,才业如君岂久穷”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才能的高度评价和对其未来发展的美好祝愿。这里,“加餐饭”象征着简单而充实的生活,“才业如君”则赞扬了对方的才华横溢。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生况味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情、自由与才能的深切感悟。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奉酬杨乐道

邂逅联裾殿阁春,却愁容易即离群。

相知不必因相识,所得如今过所闻。

近代声名出卢骆,前朝笔墨数渊云。

与公家世由来事,愧我初无百一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始与韩玉汝相近居遂相与游今居复相近而两家子唱和诗相属因有此作

羁旅儿童得近邻,相知邂逅即情亲。

当时岂意两家子,此地更为同社人。

勋业弹冠知白首,文章投笔让青春。

万金虽愧君多产,比我渊明亦未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姑胥郭

误褫云巾别故山,抵吴由越两间关。

千家渔火秋风市,一叶归舟暮雨湾。

旅病愔愔如困酒,乡愁脉脉似连环。

情知带眼从前缓,更恐颠毛自此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季春上旬苑中即事

辇路行看斗柄东,帘垂殿阁转春风。

树林隐翳灯含雾,河汉攲斜月坠空。

新蕊漫知红簌簌,旧山常梦直丛丛。

赏心乐事须年少,老去应无日再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