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代马钰所作的《十报恩》中的第六愿部分,表达了诗人对师恩的深深感激和对道家修行的理解。首句“山侗六愿报师恩”直接点题,表明诗人心怀感恩之情,以山野之人的身份立誓报答师门教诲。
“坦荡逍遥不惹尘”描绘了诗人追求的心境,希望在修行中保持心境开阔,超脱世俗纷扰,达到逍遥自在的状态。
接下来两句“识破假躯端的假,研穷真性的端真”,强调了对虚幻外表和虚假世界的洞察,以及对真实本性的深入探究,体现了道家追求真我、返璞归真的理念。
“方知可道非常道,始觉不神所以神”进一步阐述了对“道”的理解,认为真正的道并非寻常之道,而是超越常规的神秘力量,只有通过实践和领悟,才能体验到其非凡之处。
最后两句“清净丹成乘赤凤,大罗天上赏长春”描绘了修行成功后的景象,诗人通过修炼达到了清净无暇的境界,如同乘坐赤色凤凰升天,将在大罗仙境中享受永恒的春天,象征着长生不老和精神上的升华。
整体来看,这首诗融合了感恩之情与道家的哲学思想,展现了诗人对师恩的忠诚和对修道理想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