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鹅潭望大通寺

微茫烟浪接平沙,棹入幽深处处花。

天阔恍疑非世界,岸回方觉有人家。

帆前细雨春将尽,云外疏钟日已斜。

征客此时还怅望,离离芳草遍天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站在白鹅潭边远眺大通寺时所见的景致与内心的感受。

首联“微茫烟浪接平沙,棹入幽深处处花”,以“微茫”二字开篇,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烟波浩渺的江面与远处平沙相连,仿佛天地间的一切都笼罩在一层轻纱之中。接着,“棹入幽深处处花”则描绘了诗人乘船深入幽静之地,沿途花团锦簇的景象,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

颔联“天阔恍疑非世界,岸回方觉有人家”,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脱尘世的感觉。广阔的天空让诗人产生了一种错觉,似乎眼前的景象并非现实世界的一部分,直到转过河岸,才意识到人间烟火的存在。这一转折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微妙关系的思考。

颈联“帆前细雨春将尽,云外疏钟日已斜”,将视角拉回到船上,细雨蒙蒙中,春天的气息渐行渐远。远处的寺庙传来稀疏的钟声,夕阳西下,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替在这一刻交汇。这一联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巧妙地传达了时光易逝、岁月不待人的感慨。

尾联“征客此时还怅望,离离芳草遍天涯”,将情感推向高潮。远离家乡的旅人,在这样的时刻不禁心生怅惘,望着无边的芳草,思绪飘向遥远的天际。这一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也寄托了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构建了一个既具自然美又富含哲理意味的世界,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收录诗词(25)

释通岸(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觉庵居士

尘踪扰扰世途间,何以先生日掩关。

一径野云车马绝,满林华雨桔槔閒。

惟将白业冥真性,不学丹经驻玉颜。

挥麈倘容方外侣,论心长傍月中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登飞来寺与熊楚伯梁井卿分赋

灵岳何年帝子游,遗踪閒得共冥搜。

千寻怪石看疑堕,万壑长松听欲流。

寺记齐梁馀断碣,人思李郭有虚舟。

凭高久坐烟霞晚,一笑真成汗漫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山中偶怀梁丙孺

混迹人间三十年,故林归去且随缘。

谁知曲枕流云外,却落虚名浊劫前。

经罢有琴弹夜月,禅馀无事笑秋烟。

伤心偶忆龙华侣,零落荒池旧种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永泰寺挽宥上人

年来几度得招寻,拟结茆茨共息心。

雨过密林怜旧约,月明翛竹想閒吟。

鹤归似响云中锡,人去空留壁上琴。

石火电光非久燄,秪应遗恨暮云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