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适吟五首(其三)

莫将真气助忧伤,愤死英豪世更长。

陌上虽多马跳跃,天边亦有凤翱翔。

三千宾客磨圭角,百二山河拥剑铓。

等是一场春梦过,自馀恶足自悲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不要让真气助长悲伤,英雄的愤怒会让世界更加长久。
田野上纵然有许多马儿跳跃,天边也有凤凰展翅飞翔。
众多宾客如同磨砺的宝剑,江山社稷护卫着剑锋。
这一切都如一场春梦过去,剩下的何必再让自己感到悲凉。

注释

莫:不要。
将:拿。
真气:内心的力量或情绪。
忧伤:悲伤。
愤死:因愤怒而死去。
英豪:英雄。
世更长:世界因此变得更长久。
陌上:田野上。
虽:即使。
多:许多。
跳跃:跳跃。
天边:远方。
凤:凤凰。
翱翔:飞翔。
三千宾客:众多宾客。
磨圭角:像磨砺宝剑一样打磨自己。
百二山河:形容江山稳固。
剑铓:剑锋。
等是:等同于。
春梦:美好的梦境。
过:过去。
馀恶足:剩下的不幸。
自悲凉:自我感到悲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闲适吟五首(其三)》,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英雄豪杰与世间变迁的画面。首句“莫将真气助忧伤”劝诫人们不应让忧郁消耗自己的真实力量,表达了对消极情绪的否定。接下来的两句“愤死英豪世更长,陌上虽多马跳跃”,通过描绘壮志未酬的英雄即使逝去,他们的精神仍在世间流传,暗示了英雄主义的永恒价值。

“陌上虽多马跳跃,天边亦有凤翱翔”运用比喻,说明即使现实中充满挑战和竞争,仍有像凤凰一样卓越的人物在天边翱翔,寓意着才华横溢者的存在。接着,“三千宾客磨圭角,百二山河拥剑铓”进一步强调人才的锋芒毕露和国家江山的稳固。

最后两句“等是一场春梦过,自馀恶足自悲凉”以春梦比喻人生的短暂和虚幻,表达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认为没有必要为暂时的挫折或失落而过分悲凉,因为这些都是生命中必经的过程。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展现了邵雍闲适而又不失深沉的人生观。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依韵和王安之少卿六老诗仍见率成七首(其三)

六翁谁让少年场,老不羞人任意狂。

同向静中观物动,共于闲处看人忙。

天心月满蟾蜍动,水面风微菡萏香。

肯信人间有忧事,新醅正熟景初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依韵和张元伯职方岁除

及正四十六,老去耻无才。

残腊方回律,新春又起灰。

非唯忘利禄,况复外形骸。

白发已过半,光阴任自催。

形式: 五言律诗

依韵和淮南宪张司封

庭梧叶半黄,篱菊初受霜。

向晚意不快,把酒西南望。

望君不见君,但见鸿南翔。

正欲思寄书,自成书数行。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和人语道吟

吾道昭昭是可尊,岂宜他适复□□。

珠藏水底川须媚,月到天心夜不昏。

礼乐不□□□□,诗书自可造形论。

直须去尽秋毫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