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日送雪槱和尚开法曹溪

济上家风得大机,白云高坐见人稀。

绝无言处千花绕,欲有行时一叶飞。

溪水生香迎桂棹,岭猿随众候山扉。

宫中赐出袈裟在,礼向西来旧祖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雪槱和尚在立秋之日开法于曹溪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境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

首联“济上家风得大机,白云高坐见人稀”,以“济上”点明和尚所居之地,暗示其修行环境的清幽与超然。和尚如同白云般高坐,不为尘世所扰,可见其心性之静谧与境界之高远。此句以“大机”形容其内在的智慧与修为,暗示其对佛法的深刻领悟和实践。

颔联“绝无言处千花绕,欲有行时一叶飞”,进一步描绘了和尚修行环境的宁静与生机。在没有言语交流的时刻,千花围绕,象征着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力;而当和尚有所行动时,只见一片树叶轻轻飘落,既表现了其行止间的从容不迫,也寓意着佛法的微妙与深远。

颈联“溪水生香迎桂棹,岭猿随众候山扉”,通过溪水与岭猿的生动描写,展现了和尚修行地的自然之美与生机勃勃的景象。溪水不仅流淌,还散发着香气,仿佛在迎接桂棹(装饰华丽的小舟)的到来;而岭猿则随着众人,静静地等候在山门之外,这一场景既体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也暗含了佛法的包容与普渡之意。

尾联“宫中赐出袈裟在,礼向西来旧祖衣”,以“宫中赐出”的袈裟和“旧祖衣”作为结束,暗示了和尚身份的尊贵与传承的悠久。袈裟是僧侣身份的象征,而“宫中赐出”则表明其受到皇家的尊敬与认可;“礼向西来旧祖衣”则强调了佛法的传承,以及和尚对于传统佛教精神的坚守与弘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雪槱和尚开法曹溪情景的描绘,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境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以及佛法的深厚底蕴,是一首富有意境与哲思的作品。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赠吴韶著

恬淡无营古所难,十年闻著一儒冠。

坐来门巷皆成僻,静到须眉亦带寒。

读易止寻迁善理,观心还得养生丹。

西樵山色依然在,黄菊篱边倚杖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送任克家归皖江时将遏选二首(其一)

秋来往往动归思,陆贾装中半是诗。

鸿雁声高相别处,凤凰池好待飞时。

乘车载笠将何日,楚尾吴头更对谁。

想得到家初雨雪,岭梅先有寄人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任克家归皖江时将遏选二首(其二)

楚国千峰入小楼,阑干环映大江流。

梦中明月经年客,归兴吴山昨夜秋。

菊径乍开人并上,秫田多熟酒新篘。

家园乐事遥堪羡,作赋潘郎未白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春日登粤王台

花发高台磴道遥,粤王曾此拜中朝。

谁云七郡初归汉,古者南交已宅尧。

江势急流宗渤澥,山光相望忆箫韶。

炎州文物从来事,霸气千年倍寂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