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闷(其一)

秋风泠泠蛩唧唧,中夜起坐长太息。

我初避兵去城邑,田野相逢半亲识。

扁舟遇雨烟村出,白版溪门主人立。

鸡黍开尊笑延入,手持钓竿前拜揖。

十载乡园变萧瑟,父老诛求穷到骨。

一朝戎马生仓卒,妇人抱子草间匿。

津亭无船渡不得,仰视乌鹊营其巢。

天边矰?犹能逃,我独何为委蓬蒿。

搔首回望明星高。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时期诗人吴伟业的生活境况和内心感受。首句“秋风泠泠蛩唧唧”,以秋风和蟋蟀声渲染出凄凉的氛围,诗人深夜醒来,内心充满叹息。他因躲避战乱离开城市,乡村相见的熟人大多流离失所,生活困苦。

“扁舟遇雨烟村出,白板溪门主人立”描绘了诗人乘舟出行时的场景,雨中的小村显得更加破败,主人虽朴素但热情好客。然而,接下来的诗句揭示了家乡的剧变,“十载乡园变萧瑟”,昔日繁荣不再,乡亲们深受剥削,甚至到了骨瘦如柴的地步。

战争的突然爆发让百姓陷入更深的苦难,“一朝戎马生仓卒,妇人抱子草间匿”,妇女和孩子只能在荒野中藏身。诗人感叹自己无法渡过难关,只能仰望天空,“津亭无船渡不得,仰视乌鹊营其巢”,暗示自己如同鸟儿般无处栖身。

最后两句“天边矰?犹能逃,我独何为委蓬蒿。搔首回望明星高”,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他独自一人在荒草中彷徨,只能望着星空寻求答案,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在动荡时局中的孤独与无奈。整体上,这首诗情感深沉,反映了明末清初社会动荡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诗人内心的苦闷。

收录诗词(214)

吴伟业(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署鹿樵生、、大云道人,世居江苏昆山,祖父始迁江苏太仓,汉族,江苏太仓人,崇祯进士。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

  • 号:梅村
  • 籍贯:灌隐主
  • 生卒年:1609~1672

相关古诗词

遣闷(其二)

鸡既鸣矣升高堂,问我消息来何方。

欲语不语心彷徨。

当年奔走虽茫茫,两亲筋力支风霜。

上有王母方安康,下有新妇相扶将。

小妹中夜缝衣裳,百口共到南湖庄。

只今零落将谁望,出门一步纷蜩螗。

十人五人委道傍,去乡五载重相见。

江湖到处逢征战,一家未遂升平愿。

百年那得长贫贱。

形式: 古风

遣闷(其三)

人生岂不繇时命,万事忧愁感双鬓。

兄弟三人我衰病,齿牙落尽谁能信。

畴昔文章倾万乘,道傍争欲知名姓。

中年读《易》甘肥遁,归来拟展云山兴。

赤城黄海东南胜,故园烽火忧三径。

京江战骨无人问,愁吟独向南楼凭。

风尘咫尺何时定。

故人往日燔妻子,我因亲在何敢死。

憔悴而今困于此,欲往从之愧青史。

形式: 古风

遣闷(其四)

生男欢喜生女怜,嗟我无子谁尤天。

伤心七女尽亡母,啾啾乳燕枝难安。

一女血泪啼阑干,舅姑岭表无书传。

一女家破归间关,良人在北愁戍边。

更有一女忧烽烟,围城六月江风寒。

使我念此增辛酸,其余镫下行差肩。

见人悲叹殊无端,携手游戏盈床前。

相思夜阑更剪烛,严城鼓声振林木。

众雏怖向床头伏,摇手禁之不敢哭。

形式: 古风

遣闷(其五)

舍南春水成清渠,其上高柳三五株。

草阁窈窕花扶疏,园有菜茹池有鱼。

蓬头奴子推鹿车,艺瓜既熟分里闾。

忽闻兵马来城隅,南翁北叟当窗趋。

我把耒锄心踌蹰,问言不答将无愚。

老大无成灌蔬壤,暂息干戈窃偃仰。

舍之出门更何往,手种松杉已成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