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东泉作

东泉人未知,在我左山东。

引之傍山来,垂流落庭中。

宿雾含朝光,掩映如残虹。

有时散成雨,飘洒随清风。

众源发渊窦,殊怪皆不同。此流又高悬,??在长空。

山林何处无,兹地不可逢。

吾欲解缨佩,便为泉上翁。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间泉水图景。诗人首先介绍了一个不为人知的东泉,其位置在左侧的山东。诗人将泉水引领至山旁,泉水沿途而下,最终汇聚于庭院之中。这一过程,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更体现了诗人的巧思与控制力。

"宿雾含朝光,掩映如残虹"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泉水在晨光中的模样。晨雾中透出的阳光给人以神秘之感,而泉水则像是天边未散的彩虹,一派仙境。

接下来的"有时散成雨,飘洒随清风",展示了泉水变化无穷的一面。泉水有时汇聚成小型的雨滴,再被清风吹散,这种自然界的小巧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细微之处的观察。

"众源发渊窦,殊怪皆不同"则是对周围山林中其他泉水的描写。每一处泉水都有其独特之处,无不令人惊叹。

紧接着的"此流又高悬,??在长空"(由于输入文字中的问号无法识别,故保留原样),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泉水现象,由于缺失部分内容,这里只能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测。

最后两句"山林何处无,兹地不可逢。吾欲解缨佩,便为泉上翁"表达了诗人对这个地方的喜爱和向往。诗人似乎在说,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山林相伴,但这里是特别的,是他心之所向。他希望能够留下,成为这泉水旁的一位隐者。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也透露出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

收录诗词(100)

元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文学家。聱叟。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大历七年(772)入朝,同年卒于长安

  • 字:次山
  • 号:漫叟
  • 籍贯:河南鲁山
  • 生卒年:719~772年

相关古诗词

引极三首(其三)怀潜君

海浩淼兮汩洪溶,流蕴蕴兮涛汹汹。

下何有兮人不闻,深溢漭兮居潜君。

彼潜君兮圣且神,思一见兮藐无因。

思不从兮空踟蹰,心回迷兮意萦纡。

思假鳞兮鲲龙,激沆浪兮奔从。

拜潜君兮索玄宝,佩元符兮轨皇道。

形式: 古风

引极三首(其一)思元极

天旷莽兮杳泱茫,气浩浩兮色苍苍。

上何有兮人不测,积清寥兮成元极。

彼元极兮灵且异,思一见兮藐难至。

思不从兮空自伤,心慅?兮意惶懹。

思假翼兮鸾凤,乘长风兮上羾。

揖元气兮本深实,餐至和兮永终日。

形式: 古风

引极三首(其二)望仙府

山凿落兮眇嵚岑,云溶溶兮木棽棽。

中何有兮人不睹,远欹差兮閟仙府。

彼仙府兮深且幽,望一至兮藐无由。

望不从兮知如何,心混混兮意浑和。

思假足兮虎豹,超阻绝兮凌趠。

诣仙府兮从羽人,饵五灵兮保清真。

形式: 古风

无为洞口作

无为洞口春水满,无为洞傍春云白。

爱此踟蹰不能去,令人悔作衣冠客。

洞傍山僧皆学禅,无求无欲亦忘年。

欲问其心不能问,我到山中得无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