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古代筑城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感与现实感。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筑城者在野外劳作的艰辛与决心,以及筑成之城的坚固与安全。
首句“我行其野,黯黯其阴”,描绘了筑城者在昏暗阴沉的野外劳作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艰苦卓绝的氛围。接着,“悄无居人,榛莽阻深”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恶劣与荒凉,筑城者们在无人居住的荒野中,面对着密布的荆棘和深邃的丛林,开始了他们的筑城之旅。
“我行其野,言执其役。君子攸为,靡遑信宿”则展示了筑城者的辛勤与专注,他们不辞辛劳,日夜兼程,没有片刻的休息,全身心投入到筑城的工作中。
“翼翼君子,观风省方。于焉恻楚,于焉徬徨”描绘了筑城者们的智慧与远见,他们在筑城的同时,也关注着周围的环境与人文,表现出对未来的考量与忧虑。
“乃观流泉,乃相原隰。乃纵乃横,乃经乃画”展现了筑城过程中的规划与布局,筑城者们依据自然地形,巧妙地利用水流,规划道路与建筑布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千夫万杵,版筑如雨”形象地描绘了筑城的壮观场面,众多工人挥动着工具,如同雨点般密集地敲击着,展现了集体协作的力量与效率。
“救之度之,以开百堵。突而翼然,雉堞云连。可保可障,允固允坚”描述了筑城的成果,城墙高耸,雉堞相连,既坚固又美观,能够有效地保护城内居民的安全。
“我人攸止,可以安全。有室有庐,耕凿居处。于寒于暑,于贾于旅。长育生齿,千百其祀”表达了筑城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不仅提供了安全的居住环境,还促进了农业发展与商业交流,使城内人口繁衍,繁荣昌盛。
最后,“天子之命,监司之赐”点明了筑城的背景与目的,这是天子的命令,也是监司的恩赐,体现了国家对民众福祉的关注与支持。
整首诗通过对筑城过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坚韧,以及筑城对于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是一首富有历史价值与人文情怀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