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谢应芳所作的《寄径山颜悦堂长老》。诗中描绘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怀念,以及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
首句“每忆城南隐者家”,诗人以“每忆”二字开篇,表达了对城南隐居之地的深深怀念之情。这里的“隐者家”不仅指具体的住所,更象征着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的理想生活状态。
次句“昆山石火径山茶”,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珍贵的茶叶比作“昆山石火”,既突出了茶叶的稀有与珍贵,也暗示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同时,“径山茶”点明了诗中的地点——径山,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意境。
第三句“年年春晚重门闭”,描绘了一幅春日傍晚,门户紧闭的画面。这里通过时间的推移(年年)和季节的变化(春晚),营造出一种岁月静好、与世隔绝的氛围,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当前生活状态的些许无奈或逃避。
最后一句“怕听阶前落地花”,以“怕听”二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感与珍惜。听到阶前落花的声音,可能意味着春天的逝去,生命的短暂,或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一句既是对自然现象的细腻观察,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体现了他对生命与自然之间微妙关系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回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语言简洁而富有意蕴,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具有浓郁人文关怀色彩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