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屋

西戎板屋诗所录,瓯闽万里同风俗,风吟日暴雨所沐。

巧匠引绳如解玉,溪民得之亟乘屋。

既轻且坚尺度足,可怜童我南山木。

君不见曹瞒邺下铜雀台,陶土作瓦何壮哉。

台倾基平瓦尚在,凿为大研奇且瑰。

君不见黄州使君誇竹楼,剖竹俛仰相绸缪。

琮琤最宜雨中听,击考有类鸣琳球。

铜雀幺么何足摹,箨龙燥轻易焚如。

不如杉屋寿且姝,风雨不动何渠渠。

嗟予抱衅谪蛮夷,如人体瑰欣解衣。

数椽破屋亦不恶,仰见星宿相参差。

鸱鸮作室庇风雨,鹪鹩巢林安一枝。

凌云大厦鬼所窥,衡门之下可栖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中国南方地区建造板屋的过程与特点,以及对不同材质房屋的比较与赞美。诗人通过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场景描述,展现了板屋的轻便、坚固和实用性,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材料的尊重与欣赏。

诗中提到“西戎板屋”、“瓯闽万里”,表明板屋是广泛应用于南方地区的传统建筑形式。巧匠使用绳索如同切割玉石一般精细地制作板屋构件,溪民们迅速利用这些材料搭建起既轻又坚的住所。诗人特别赞赏这种利用山中木材建造的板屋,不仅轻便耐用,还体现了对自然资源的巧妙利用。

接着,诗人以历史典故为例,对比了铜雀台和竹楼的建筑特色。铜雀台用陶土制成的瓦片坚固壮观,而黄州使君建造的竹楼则以其清脆悦耳的声音和独特的设计而令人赞叹。诗人指出,虽然铜雀台的小巧模型难以模仿,竹楼也容易因干燥而燃烧,但杉木制成的板屋却能长久保持稳定,风雨无阻。

最后,诗人自述被贬至偏远地区,偶然发现简陋的板屋也能提供遮风避雨的庇护,让他感到欣慰。他将自己比作一只小鸟,找到了栖息之所。诗中还提到了“凌云大厦”与“衡门之下”的对比,前者象征着宏伟与危险,后者则是简单而宁静的生活环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板屋及其与其他建筑形式的比较,表达了对自然材料的赞美、对传统建筑智慧的认可,以及在逆境中寻找生活安宁的乐观态度。

收录诗词(200)

洪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陈州

一水萦回橐驼项,百丈遥牵如簸掌。

鸬鹚捕鱼没复出,鹭鸶行沙俯还仰。

白云思我白头亲,双足未到心先往。

黄昏系缆危台边,饭糗羹藜莫惆怅。

形式: 古风

次李少微韵

春风杨柳岸,寒食杏花村。

对月惊生魄,思人暗断魂。

我闲无吏考,君治有司存。

又作匆匆别,相逢席未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次韵和王张赠别之作

五言聊赠别,二妙送将归。

立马然萁敏,争锋啮镞机。

日将秋共晚,人与雁俱飞。

去住加餐饭,新霜点客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次师川韵(其一)

与君城北寺,取次对床眠。

坐即棋中隐,时逃醉里禅。

相招从白社,不拟问青天。

但有加餐饭,无田亦愿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