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君山邑人呼为小金山桐君所庐也

塔庙新严迹半空,山前山后但孙桐。

楼台影压浮天浪,钟鼓声随过岸风。

定有龙宫在深碧,初疑海市变青红。

众医不识人间病,遗箓谁知药石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新建的塔庙高耸入半空,前后山间只有孙桐生长。
楼阁倒影压在浮动的天浪上,钟鼓声随风飘过江岸。
想必深邃的龙宫隐藏在碧绿中,起初怀疑是海市蜃楼变幻出青红之色。
众多医生不懂人间疾苦,秘籍中记载的药石之效又有谁知道呢?

注释

塔庙:指寺庙建筑。
严迹:严谨的新建遗迹。
孙桐:可能指某种植物。
楼台:指楼阁。
浮天浪:形容水面波浪翻滚。
过岸风:吹过江岸的风。
龙宫:神话中的海底宫殿。
海市:海市蜃楼,自然现象。
青红:青色和红色,形容色彩斑斓。
众医:泛指众多医生。
人间病:人类的疾病。
遗箓:古代遗留的医书或秘方。
药石功:药物治疗的功效。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自然景观与古迹,通过对比和借代的手法,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首句“塔庙新严迹半空”表明寺庙刚刚修缮完毕,其建筑轮廓似乎要触及天际,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紧接着,“山前山后但孙桐”则是景色转换,山峦起伏之中,只有稀疏的桐树点缀其间,显得格外宁静。

第三句“楼台影压浮天浪”通过对比,楼台的倒影在水面上如同波涛一般,使人感觉到楼台与天空之间的亲密无间。随后的“钟鼓声随过岸风”则是声音上的描绘,钟声、鼓声伴随着山风飘逸,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接下来的“定有龙宫在深碧”和“初疑海市变青红”,诗人借助想象中的神话元素——龙宫,以及海市蜃楼的奇观,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幻想。最后两句“众医不识人间病,遗箓谁知药石功”则是借古代医者难以治愈世间疾病,及药物的神秘力量来暗示诗人对于生命和自然界深层次真理的探索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然奥秘的探讨,展现了诗人的深邃情怀和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483)

毛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词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他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浙江衢州)赵英结为伉俪。诗词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元祐四年(1089)所作《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小词结尾“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南宋周辉认为含蓄情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 字:泽民
  • 籍贯:衢州江山石门(今浙江衢州)
  • 生卒年:1056——?约1124

相关古诗词

逢故人

落日仍江县,相逢下马鞍。

频忧从者病,可奈故人寒。

老大囊书脱,平生匣剑乾。

长年祇少睡,忽漫语盘桓。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郭别驾秋日行县奉寄一首

秋壑相迎故出奇,便应到处小迟迟。

不妨簿领纷遮眼,未碍岚光秀入脾。

小睡宁寻儿女梦,新诗定写水云姿。

旧巾垫角风流在,何许杉篁暮雨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宿莲花寺顷从清献公游今十年矣

一径通松竹,入门闻夜香。

青灯孤照佛,斜月静归廊。

未厌逢僧拙,终惭涉世忙。

十年犹彷佛,一梦自凄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寄蔡学士

陆陆微生不可论,半饥半饱过朝昏。

春来但见瞳花乱,寒退长馀鬓雪繁。

老愧门墙忝宾客,归来耒耜教儿孙。

会应飞堕江湖去,定向离骚寄客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